宋詞典故·福星
【出典】 《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天官占》云:‘歲星者,東方木之精,蒼帝之象也。……其所居國,人主有福,不可以搖動。’”唐·羅隱《送汝州李中丞十二韻》詩:“官品尊臺秩,山河擁福星。”(見《全唐詩》六六五)參見“子駿滿人間”條。
【釋義】 古人認為歲星(即木星)所臨之地有福,故又名福星。唐詩中曾用以比喻地方官。宋司馬光稱贊京東轉運使鮮于子駿為福星。宋詞中常用以頌美造福一方的官吏。
【例句】 ①誰信道、郡人生怕,福星移照。(劉克莊《滿江紅·再和》2618)這里用“福星”比喻興化軍知軍徐直諒,意在贊譽他能為當地人民造福。②春腳到,福星見。(劉克莊《賀新郎·戊戌壽張守》2625)這里合用“春腳”(本書另有專條)與“福星”二典,稱贊張守擔任興化軍知軍以后,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溫暖與幸福。③況我皇華直指,元是福星出現,來此活生靈。(戴翼《水調歌頭·壽陳倉使》2719)這里用“福星”喻指陳倉使能為江南人民造福。④任西風局面,人皆澒洞;福星堂上,我獨從容。(李曾伯《沁園春·乙未代壽尤制帥》2791)這里用“福星”作為祝賀尤制帥生日的吉祥語。⑤看福星,太乙臨梁,此虜自不能久。(李曾伯《水龍吟·和幕府賀策應》2811)這里用“福星”喻指宋朝一定能中興國運,恢復北方失地。⑥元是有、福星臨照,至和薰出。(李曾伯《滿江紅·和劉倉詠雪》2811)這里用“福星”表明天下大雪是吉祥之兆。⑦看邦人、盡歌襦袴,愿紫皇、乞與福星留。(李曾伯《八聲甘州·送制參分司兼攝守漕》2812)這里用“福星”喻指某官能為地方造福。⑧乘軺惠我湘民,作翼軫中間一福星。(李曾伯《沁園春·送洪漕使憲閩》2823)這里用“福星”贊揚洪漕使能為湘中人民造福。⑨盎盎一道棠陰芾,宜福星、臨照南國。(無名氏《寶鼎現·壽曹安撫》3751)這里用“福星臨照南國”稱頌曹安撫能為南方人民謀福利。
上一篇:宋詞典故《瑤池》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章臺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