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王倫》解說與賞析
白衣秀士王倫是梁山義軍中的第一個領(lǐng)袖人物,也是梁山根據(jù)地的開創(chuàng)者。他原是不第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里落草”。他文不成,武不就,胸中也無甚本事,因此江湖上給他送了個極為貼切的綽號——白衣秀士。
王倫在《水滸傳》中只出場兩次,一次是拒納林沖,一次是企圖趕晁蓋、吳用等七人下山。盡管施耐庵對他著墨不多,卻把王倫刻畫得維妙維肖。呼之欲出。
作為梁山領(lǐng)袖,至關(guān)重要的頭等大事,就是考慮如何擴(kuò)大梁山義軍,抵御官府的征剿問題。只有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梁山義軍才能抵抗官府的追捕與鎮(zhèn)壓,只有如此,梁山義軍也才能夠生存和發(fā)展。可是王倫卻不是如此,他上梁山并不是為了豎旗造反,而是在應(yīng)舉落第之后的一種牢騷行動,他妄圖把在他統(tǒng)治下的梁山泊作為他逃避現(xiàn)實(shí)的“世外桃源”。由此可見,在王倫領(lǐng)導(dǎo)下的梁山泊肯定是勢孤力單的,是不可能長期生存下去的。
王倫胸?zé)o大志,又嫉賢妒能,他對有遠(yuǎn)大理想,有膽有識的人,一律拒之門外。豹子頭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由于佞臣高俅之養(yǎng)子高衙內(nèi)企圖霸占林沖之愛妻,再加陸謙與富安阿諛高府,一再陰謀陷害林沖,使林沖走投無路,才在山神廟怒殺了陸謙、富安等人,經(jīng)柴大官人舉薦上了梁山,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林沖武藝高強(qiáng),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他的上山,對于梁山泊來說,無疑增加了有生力量。然而王倫不但不這樣看,而且這樣尋思:“我又沒有什么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們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qiáng),我們?nèi)绾斡瓟?不若只是一怪,推卻事故,發(fā)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后患。”
王倫之所以拒納林沖,道理很簡單,就是恐怕武藝高強(qiáng)的林沖影響他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寶座。正因?yàn)槿绱耍B他的大恩人柴進(jìn)的面子也不顧了。林沖上梁山是柴進(jìn)推薦來的,他怕林沖日后影響他的地位,就決定不收納林沖,認(rèn)為柴進(jìn)不過“只是一怪”,沒有好漢們之間一丁點(diǎn)江湖義氣。所以他的可悲下場是必然的,他的滅亡不過是時間問題。
王倫拒納林沖,是他胸?zé)o大志,嫉賢妒能的關(guān)門主義的生動體現(xiàn)。這里還要特別指出的是,王倫不愧是個白衣秀士,他還善于搖唇鼓舌,謀以心計(jì),他雖然拒納林沖,但又不把林沖直接趕下山去,而是用甜言蜜語進(jìn)行欺騙。他一方面用酒肉款待林沖,一方面又饋贈“白銀和纻絲”,還借故山寨“糧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是怕誤了林沖的前程才拒收的。此一情節(jié),充分揭示了王倫口蜜腹劍,兩面三刀的性格特點(diǎn)。
由于王倫的言行違背了江湖好漢們的義氣,所以必定要遭到梁山泊其他好漢們的反對。接待林沖上山的朱貴向王倫諫道:“這位是柴大官人舉薦來的人,如何教他別處去?抑且柴大官人自來與山上有恩,日后知得不納此人,須不好看。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他必然來出力氣。”杜遷道:“山寨中那爭他一個! 哥哥若不收留,柴大官人知道時見怪,顯得我們忘恩背義。日前多曾虧了他,今日薦個人來,便恁推卻,發(fā)付他去!”宋萬也勸道:“柴大官人面上,可容他在這里做個頭領(lǐng)也好,不然,見得我們無義氣,使江湖上好漢見笑。”朱貴、杜遷、宋萬三位頭領(lǐng)的認(rèn)識多么有見地,言語又多么中肯。林沖也一再表示:“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托柴大官人面皮,徑投大寨入伙。林沖雖然不才,望賜收錄。當(dāng)以死向前,并無諂佞,實(shí)為平生之幸。”然而林沖的懇求與保證,三位頭領(lǐng)的分析與勸阻,都不能使笑里藏刀的王倫有絲毫的動心,并且他還誣陷林沖道:“兄弟們不知,他在滄州雖是犯了迷天大罪,今日上山,卻不知心腹。倘或來看虛實(shí),如之奈何?”王倫不但不納林沖,還要誣陷林沖。
林沖是被佞臣賊子陷害而上梁山造反的英雄,卻又遭王倫無端誹謗與誣陷。王倫的所作所為,在客觀效果上起到了和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一唱一和地迫害林沖的作用,所以王倫表面上是水泊梁山的領(lǐng)袖,實(shí)際上是阻止發(fā)展梁山義軍的罪魁。
后來晁蓋、吳用、公孫勝等七人在劫取了生辰綱之后,也被官府所逼,上了梁山。晁蓋懇切地向王倫這樣表示:“甘心與頭領(lǐng)帳下做一小卒,不棄幸甚。”這時王倫故技重施,妄圖以饋贈金銀等手段,把晁蓋等七人趕下山去,他狡猾地對晁蓋等人這樣說:“感蒙眾豪杰到此聚義,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許多真龍?聊備些小薄禮,萬望笑留,煩投大寨歇馬,小可使人親到麾下納降。”言辭多么冠冕堂皇,然而禍心則已暴露無遺。難怪施耐庵此時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只將寨主為身有,卻把英雄作寇仇。”王倫既然把被封建統(tǒng)治階級逼上梁山的晁蓋等人視為“寇仇”,那么王倫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本來,晃蓋、吳用、公孫勝等人,文有文韜,武有武略。他們又勇于造反,善于造反。他們不但智取了貪官梁中書為其丈人蔡京慶壽的“生辰綱”,而且在梁山泊港漢之中又消滅了追捕他們的五百官軍。他們的到來,可以這樣說,是梁山義軍的里程碑。可是王倫又以種種借口拒不收納。這時豹子頭林沖已經(jīng)認(rèn)識到王倫是個“笑里藏刀,言清行濁的人”,他高瞻遠(yuǎn)矚,為了梁山義軍的興旺發(fā)達(dá),決心留下晁蓋、吳用、公孫勝等豪杰,才這樣怒斥王倫道:“你是一個村野窮儒,虧了杜遷得到這里。柴大官人這等資助你,賙給盤纏,與你相交,舉薦我來,尚且許多推卻。今日眾豪杰特來相聚,又要發(fā)付他們下山去。這梁山泊便是你的! 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 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林沖胸懷正義果敢地火并了王倫。林沖之所以有如此凜然的果敢行動,也是王倫逼出來的,同時也是王倫“只將寨主為身有,卻把群英作寇仇”的結(jié)果。
林沖在火并了王倫之后,推晁蓋為水泊梁山的領(lǐng)袖,這對梁山義軍的蓬勃發(fā)展起著極為關(guān)鍵的作用。從此,水泊梁山徹底糾正了王倫的關(guān)門主義路線。晁蓋做了梁山泊主之后,他們“整點(diǎn)倉廒,修理寨柵,打造軍器——槍、刀、弓、箭、衣甲、頭盔——準(zhǔn)備迎敵官軍;安排大小船只,教演人兵水手上船廝殺。”再加晁蓋“作事寬洪,疏財(cái)仗義”,自此,山寨十一位頭領(lǐng),“交情渾似股肱,義氣如骨肉。”大家眾志成城,上下一心,又消滅了前來征剿梁山的一千官軍人馬。林沖果敢地火并了王倫,推晁蓋為梁山泊主之后,才真正撥正了梁山義軍的航向,同時也賦予了梁山義軍與封建統(tǒng)治階級干戈為敵的造反性質(zhì),所以施耐庵才這樣以詩頌道:“堪笑王倫妄自矜,庸才大任豈能勝,一從火并歸新主,會見梁山事業(yè)新。”
上一篇:《三言·玉堂春落難逢夫》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石點(diǎn)頭·王孺人離合團(tuán)魚夢》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