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兵車行
唐詩篇名。七古。杜甫作。見《杜詩詳注》卷二。此詩屬于杜甫所創制的新題樂府,元稹稱之為“即事名篇,無復依傍”(《樂府古題序》),故為郭茂倩收入《樂府詩集·新樂府辭·樂府雜題》。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詩的背景舊有兩說:一為明人單復曰:“此詩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故托漢武以諷,其辭可哀也。先言人哭,后言鬼哭,中言內郡凋弊,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亂所由起也。”(《讀杜詩愚得》卷一)另一為清人錢謙益曰:“天寶十載,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士卒死者六萬。楊國忠掩其敗狀,反以捷聞。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瘴癘,士卒未戰而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此詩序南征之苦,設為役夫問答之詞。”(《錢注杜詩》卷一)以后說為勝。前段敘寫士卒出發,家人送別的凄慘景象;后段以被征士卒現身說法,直接揭露封建統治者不義的擴邊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全詩尖銳地抨擊唐玄宗時代的窮兵黷武,表現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該詩寓強烈的主觀感情于客觀的敘述之中,寫得哀怨憤激,動人心魄。大量運用口語,句式參差錯落,押韻富于變化,具有自然流暢,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為杜詩中廣傳人口的名篇。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興致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馮惟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