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府演義·焦贊》解說與賞析
焦贊這個草莽英雄,三關諸將稱他為“鹵夫”,性格“頑梗”。他率直任情、粗魯豪爽,但不失樸實可愛;雖然面貌“兇惡”,常常惹禍,但嫉惡如仇,愛憎分明,作戰時勇猛頑強。
在焦贊出場之前,先從孟良口中作了一番介紹:“此去六十里外,有山名芭蕉山,山勢險惡,內聚強人數百。為首者姓焦名贊,生得面若丹朱,眼似銅鈴,兩顴突出,有萬夫不當之勇。”“此人性好食人,極其兇惡。將軍即領部眾同去,猶不能招之而來。”這大體上勾勒了焦贊的外貌和性格特點。
焦贊的出場也寫得極妙。中國傳統小說講究人物出場,而且人物形象在人物出場時一次固定成型。焦贊出場時,孟良憑結義兄弟之情,勸他歸順六郎。他不答一語,全身披掛了出來,只說一句:“我認得你,手中鐵錘卻不認得汝!”孟良見他來得“兇狠”,不敢交戰,跳上馬回去報告六郎:“此人頑梗,招之不來。”直到孟良用計燒了他的山寨,六郎把他擒住,勸他一同征遼,他才思忖:“天下有這一般好人。若我拿得人來,只一刀,肯相釋放?”于是納頭就拜,甘心愿居帳下。焦贊的出場,他的性格特點就是一次固定成型的。
焦贊這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通過他與孟良、六郎的對比描寫而塑造的。孟良與焦贊都有草莽英雄的本色,快人快語,爽朗豪放,但兩人的個性特點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孟良勸焦贊歸順六郎,能隨機應變,機智乖覺,反襯出焦贊的粗魯耿直、勇猛無畏。六郎與焦贊,更是兩個不同類型的人物。作者刻畫焦贊這個人物形象,隨時隨處以孟良、六郎作對比反襯,這是值得注意的。
焦贊爽直粗魯,卻是粗中有細,爽直中略有狡猾,與他的忠心耿耿、嫉惡如仇相聯系,因而粗魯中顯出樸實,狡猾中顯出可愛。內奸王欽、奸臣謝金吾為了陷害楊家將,捏造謊言,真宗命謝金吾拆毀天波樓。令婆佘太君派九妹至佳山寨,催六郎回府。只是在九妹的勸說下,六郎才勉強答應同去。焦贊果然鬧下大禍,乘夜殺了“當朝第一幸臣”謝金吾一家。作者按這樣的情節,活畫出焦贊的個性特征,人物的對話也是充分個性化的。
在小說中,焦贊曾三次“私離”佳山寨,屢屢成為所謂“三關逃軍”,這都是從不同側面表現他急公好義、嫉惡如仇的品格。加二次是孟良領命潛往遼國盜取蕭太后的頭發,“偷過番營而去,忽焦贊從后趕上”,孟良見了,恨道:“冤家!你來何也?”焦贊卻說:“只因哥哥一個獨行,我心不安,特來陪伴。”孟良說:“干此等之事,全要機密,如何同汝去得?”焦贊說:“只有哥哥機密,而我便泄露耶?死便死,定要同去!”孟良無奈,只得答應。第三次是六郎命孟良去幽州望鄉臺盜取楊業骸骨,被焦贊得知后先期到達,在黑夜中被孟良誤殺。作者有意安排他多次“私離三關”,越是寫他“粗魯”,就越顯出樸實,越是寫他“狡猾”,就越顯出可愛。
焦贊急功好義,愛憎分明,嫉惡如仇,往往容不得片刻等待,立即付諸行動,在暴烈中透出剛直之氣。比如孟良第二次落草后強搶民女,當夜就要“強贅”,六郎與焦贊聽得老人哭訴,就在外房等候:“將近二更,金鼓之聲大振,一路燈火光亮,人報孟大王來到……六郎與焦贊隔窗張視,私笑語曰:‘他玩侮憲典,害民如此。今晚我們不來,真個被他騙去此老之女。’焦贊曰:‘待我出去打折他一只腿,看他還做得新郎否?’六郎曰:‘汝先出去抱著,待我便來羞他。’焦贊此時氣得慌,乃幾步跳上廳去,一腳踢倒筵席,兩手將孟良緊緊抱住……嘍啰正欲向前去打,焦贊、六郎厲聲罵曰:‘不顧禮義之徒,緣何這等無恥……’焦贊乃拖孟良出座,指而言曰: ‘請汝開著驢眼,看是誰來到此?’孟良燈下見是六郎,慌忙拜倒……”焦贊與孟良是結義兄弟,情同手足,但當他親見孟良“害民”,“強搶民女”時,立即發作,剛烈無比。在戰場上,焦贊暴烈、性急的個性表現得更為充分。楊六郎被遼軍包圍時,“焦贊一聞本官被圍,聲震如雷,率兵從左攻進”,遼軍紛紛潰退,無人敢當。
楊六郎的忠君觀念,他為抗擊外敵而顧全大局、忍辱負重的思想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焦贊的言行反襯出來的。比較起來,全書只有焦贊的反抗精神最為強烈。焦贊不僅抗拒朝廷,藐視皇帝,而且無視王法,在他被充軍到鄧州后,竟“亦逃走了”,“居于鄧州城西泗州堂”,自由自在,“官軍無奈他何”。后來他又私回三關,走上抗遼戰場。焦贊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但他甘居六郎帳下,在抗遼戰爭中舍身忘死,戰功赫赫。
顯然,焦贊身上有《水滸傳》中李逵的影子,焦贊的某些言行與李逵相類,其中不少情節還是套用《水滸傳》的。盡管如此,《楊家府演義》中的焦贊,仍不失為古代小說人物畫廊里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上一篇:《三言·滕大尹鬼斷家私》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楊家府演義·焦贊殺謝金吾》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