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清代白話長篇世情小說。六卷十六回。題“竹窗齋評,翰香樓梓”。作者姓氏不詳。成書于清乾隆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翰香樓刊本。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小說史料叢書”《古本平話小說集》排印翰香樓刊本。
明朝崇禎末年,有河南歸德府人士侯方域字朝宗,歷代簪纓,累朝世胄,寄寓南京讀書,乃復社名士。秦淮名妓李香君乃老鴇李貞麗之假女,年方十六尚未破瓜,溫柔纖麗而有氣節,名滿秦淮,就連當時的大名士張天如、夏彝仲都有題贈。朝宗與香君一見傾心,卻苦于囊中羞澀。
罷職縣令楊文驄字龍友,是鳳陽督撫馬士英的妹丈,曾與阮大鋮結為兄弟,又是貞麗舊交。阿附魏黨的阮大鋮遭士林名士唾棄,祭丁時被五秀才毆打,借戲時又被三公子辱罵,在南京處境艱難。楊龍友見朝宗無錢梳攏香君,假說他為朝宗備妝奩、酒席以點染佳期,實則是代為阮設計,叫他出三百金替侯朝宗梳攏香君準備妝奩,欲求朝宗為他在士林疏通關系。成禮之時,朝宗題贈香君宮扇一把永為結盟之物。
成禮次日,楊龍友來道喜,朝宗疑惑楊龍友本拮據作客,何由為他而輕擲金錢來填煙花之窟?一問之下,始知悉妝奩皆出自阮大鋮之手。朝宗一時不明而有解救之意,香君怫然大怒,曰:“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吾不知官人自處于何等?官人之意,不過因他助俺妝奩,便要徇私廢公,這幾件釵釧、衣裙,卻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說罷拔珠翠脫衣衫而擲于地上。朝宗自愧不如香君見識,兩人退還妝奩。
朝宗故友寧南侯左良玉列鎮武昌,只因李自成起義,以致朝廷空虛,三軍缺糧,支銷乏策,遂有就糧南京之意。南京文武官員得知這一消息,以為左良玉領兵東下,要搶南京,且有窺伺北京之意,莫不心驚膽戰。楊龍友受托懇請朝宗修書勸阻良玉東行。說書人柳敬亭乃義士,自告奮勇去投書,對左良玉遠嘲近諷,說得他心神俱動,就糧之議遂停。阮大鋮因卻奩事件心生怨恨,借機陷害朝宗勾引良玉舉兵就糧,并說聽得前幾日他還托柳敬亭去下私書。龍友得知欲訪會朝宗,急先來報信。朝宗無奈,辭別香君而去投淮安漕撫史可法。史本為朝宗父侯恂的門生,又見朝宗為奸人所害,遂留營以之為記室。
此時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縊死。消息傳來,馬士英、阮大鋮同謀,倡議要迎立福王以為功賞。朝宗有福王三大罪不可立之論,史可法遂讓朝宗依此回信。阮去面商,史推而不納。馬士英依阮大鋮計策,聯合四鎮武臣以及勛戚內侍擁立福王即位南京,是為弘光帝。馬士英功居第一,升補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阮大鋮仍以光祿起用,楊龍友補了禮部主事,史可法升補大學士而被派督師江北,守兵揚州。福王昏憒,奸臣當道,國破家亡之際,南明弘光王朝忙于采選淑女,冊立正宮,設儀選戲,沉湎于聲色之中。
阮大鋮小人得志,挾機報復,逼香君嫁漕撫田仰為妾。香君自朝宗走后,屏跡不下妝樓,矢志為其守節而不從。搶親時,香君手持朝宗所送定情詩扇,就如防身寶劍一般前后亂打,然后頭撞樓板,血濺詩扇,花容磞壞。 無奈李貞麗代嫁。 楊龍友與香君的習曲先生蘇昆生來探視香君,昆生扭盆草汁作桃葉,龍友就扇上血漬點綴而成折枝桃花,是謂桃花扇也。 昆生欲還鄉,知朝宗奉史可法之命去防河阻清兵南下,便允諾尋他并依香君言帶走桃花扇。 后香君又被采選入宮,阮、馬賞雪設筵時令香君酌酒唱曲。 香君趁機大罵馬、阮奸黨不思統兵選將收復北京,惟思希貴求寵,選秦淮之妓,征青樓之客而媚朝廷、縱聲色。 馬、阮惱羞成怒,阮踢打香君于雪中,龍友救起。 香君被送入內庭當苦役。
蘇昆生果然遇見朝宗,將桃花扇與他,朝宗感泣。但朝宗在回南京尋找香君時,不幸又被馬、阮奸黨捕獲入獄。昆生求救于左良玉。良玉怒而修討伐馬、阮奸黨的檄文。時值清兵又南下,馬、阮竟置清兵于不顧,調遣三鎮兵馬與左軍戰。左良玉因兒子夢庚叛逆,氣極嘔血而死。清兵乘虛渡河,史可法見淮安已破揚州難守,遂欲奔南京保駕,豈料皇上已逃奔無蹤,可法投江而死。馬、阮在逃跑途中被眾人棒打并剝衣。
清兵攻陷南京,朝宗、香君分別隨百姓逃難出城。在棲霞山白云庵兩人相遇,始得團圓。兵荒馬亂不敢回家,遂就地尋了一處邸宅,夫妻二人與敬亭、昆生同住避亂。伺戰亂平定,四人即回河南歸德府。朝宗尋回在終南山避亂的父親侯恂,一家團聚。貞麗見逐于田仰妒婦而轉嫁舟子,后亦住在歸德府。香君生子三人。朝宗無意于功名,只在家中教訓兒子,后來俱各自成名,書香不絕。朝宗與香君俱壽至八旬有余而終。
上一篇:《桃花影》介紹|賞析
下一篇:《案中奇緣》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