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明代白話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一名《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武穆王演義》,又名《大宋中興岳王傳》、《武穆精忠傳》、《宋精忠傳》、《岳武穆王精忠傳》、《岳鄂武穆王精忠傳》、《岳武穆盡忠報國傳》、《精忠傳》、《精忠全傳》、《岳王志傳》。八卷八十則。題“鰲峰熊大木編輯,書林清白堂刊行”。熊大木,名福鎮,字大木,號鐘谷,福建建陽人。成書于明嘉靖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楊氏清白堂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明嘉靖內府鈔本,法國鐸爾孟藏;明萬歷雙峰堂萬卷樓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日本日光山輪王寺慈眼堂;明萬歷三臺館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明天德堂藏板本,藏首都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明天啟七年(1627)寶旭齋刊本;明崇禎十五年(1642)友益齋刊本,藏國家圖書館;萃錦堂刊本,藏大連圖書館;清映秀堂刊本,藏大連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影印楊氏清白堂刊本、雙峰堂萬卷樓刊本、三臺館刊本及映秀堂刊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楊氏清白堂刊本,1995年巴蜀書社“明代小說輯刊”排印楊氏清白堂刊本,1997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續”排印雙峰堂萬卷樓刊本。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楊氏清白堂刊本《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序書影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楊氏清白堂刊本《大宋中興通俗演義》正文書影
靖康元年,宋徽宗極侈窮奢,寵用小人,誅戮大臣,天下民怨,盜賊蜂起。北方金國斡離不趁機舉兵南侵,徑取太原。將至汴梁,宋廷差人講和。太常少卿李綱主張徽宗禪位于皇太子,使招徠天下豪杰,共守江山。徽宗禪位于欽宗。金兵至黃河邊,宋將不敵而退,徽、欽二帝欲南下避難,李綱力阻,并措置抵御金人。宋軍士氣大振,金兵攻城不下,死傷無數,遂遣使至宋都講和。大臣李邦彥主張割地求和,李綱主張乘勝追擊,欽宗屈膝請和,金人獲利而退。李綱欲截金兵退路,欽宗下旨阻止,諸將憤然離去。金兵二次南侵,一舉攻下太原,宋朝君臣束手無措。汴京既破,欽宗被迫到金營議事,屢遭戲辱,徽、欽二帝被擄,北狩沙漠,囚于五國城。金兵追截康王,康王泥馬渡河,夜行七百里,于相州招集人馬。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未滿月,黃河決口,大水暴至,母抱飛坐于甕中,隨水沖擊至岸邊,安然無恙,人皆異之。岳飛幼時好學,沉厚寡言,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生有神力,學射于周同,百發百中。見胡馬縱橫,宋兵畏縮,令人于脊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字,聞知康王招募軍士,遂辭家應募。康王見岳飛壯貌魁梧,令其收捕盜賊,岳飛將吉倩招降,康王大悅,封為承信郎;又于李固渡殺金將獲勝,升成中郎;解東京之圍,升秉義郎。康王至金陵應天府,即位于南京,號高宗皇帝,封李綱為右相,宗澤為東京留守,岳飛歸宗澤部下。李綱奏陳開國大計,監察御史張所深得河北民心,高宗以國事付張所。宗澤上表請高宗車駕回東京,高宗為人畏怯,聽信黃潛善、汪伯彥之言,不敢返京。岳飛遣人帶表來朝,請高宗罷幸江南,車駕還京,反遭越職言事,削罷官職,放歸故里。
建炎元年秋八月,金兵分三路攻山東、河南、陜西,張所招募將士,岳飛復出,升為武經郎,分兵付岳飛統領,跟隨河北制置使王彥。宗澤約張所出兵,岳飛、王彥奉命至新鄉截阻金兵,王彥見胡虜人馬勢大,不肯出兵。岳飛大怒,回營點集將佐,與金兵激戰,殺得金兵拋戈棄甲,死傷慘重,自身亦中十余箭,糧草短缺,王彥不肯接應。岳飛殺入金營奪其糧草,刺死金將黑風大王,殺得金兵如風卷秋林,橫尸十里。岳飛到汴京投宗澤,加升為留守司統制。宗澤設計破金兀術,捉金將王策,聞知金主荒淫無度,國中虛耗,大臣不睦,上書高宗請圣上早還東京,被汪、黃二臣匿而不奏,宗澤憤懣致疾而死。金兵見宗澤已死,攻克濟南,遣將攻打胙城縣。岳飛統兵至胙城,以三百騎兵,點燃葦柴,半夜殺入金營,大敗金兵,升為武功郎。岳飛又以八百壯士,殺得王善五十萬強徒星飛雨散,各自逃生,升為武略大夫,授英州刺史。金兵大舉南侵,攻取大名府,長驅入揚州,城中生靈盡皆剿殺。高宗惑于汪、黃和議之說,而拒宗、李還京之謀,坐致金賊遷延南渡,中原失守。
建康不保,高宗駕往明州,避難于海上。岳飛引部下出廣德,截殺兀術哨兵,連連獲勝,擒金將王權,以義釋之,王權感恩回金營,半夜舉火把內應,岳飛殺退金兵,奪得糧草。高宗頒詔岳飛解常州兵圍,安撫宜興一路。岳飛招兵募馬,與韓世忠配合在金山龍王廟大戰金兀術。金兵不會水戰,韓世忠斬殺龍虎大王。兀術來牛頭山,遭岳飛伏擊,損兵折將,只得進黃天蕩。宋軍船上萬箭齊發,與兀術鏖戰中流。岳飛起兵解楚州之圍。金國放秦檜回宋朝,秦檜暗中為金通謀,到越州見高宗,得高宗信任,封為禮部尚書。高宗遷都臨安,以秦檜參知政事。岳飛與韓世忠進討江西、湖廣諸盜,戰克襄陽,岳家軍挺進鄭州,克鄭州,又解廬州之圍。岳家軍紀律嚴明,勢如破竹,所向無敵,驅金平賊戰功顯赫。朝廷敬重岳飛,岳飛終不自矜其功。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賜之。岳飛上表,以圖中興復國之計。群臣皆喜,惟秦檜主張議和。適金遣使至宋,愿送還先帝梓宮及母后韋氏,并歸還河南、陜西諸地。高宗決意和議,諸將紛紛上疏,極言和議之失,秦檜深怒之,高宗雖數閱諫疏,而意終不回。
宋、金兩國準備交割疆域,金又背盟,舉兵二十萬分趨河南、陜西。宋將劉锜在順昌大敗兀術。岳飛收復西京諸郡,殺蓋天大王,直搗汴京。屯兵朱仙鎮,與金兀術對陣,鼓勇將士渡河以雪國恥。金密送蠟書于秦檜,令其殺害岳飛父子。秦妻王氏獻計,高宗諭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言恢復中原機不可失,若聽奸臣之言,十年之功一旦俱廢而拒回。秦檜恐其成功,催高宗日發十二道金牌,逼岳飛班師,岳飛不勝憤激。軍中將士無不切齒,眾人聞說,哭聲震野。
岳飛班師,金人卷土重來,占據延安,又陷濠州。岳飛輕騎至臨安朝見高宗,秦檜恐諸將難以制服,遂解除劉錡、韓世忠、岳飛的兵權。高宗聽信讒言,力主議和。岳飛自知不為秦檜所容,遂辭官歸故里。秦檜假傳圣旨,以岳飛父子圖謀不軌為由,將他們殺害于風波亭。岳飛死后,忠魂顯靈,秦檜、王氏終遭陰報。
上一篇:《大唐秦王詞話》介紹|賞析
下一篇:《女才子書》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