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蝦圖、螃蟹圖
現代·齊白石作
紙本水墨
縱二八.六厘米
橫二八.七厘米
藏周碧初藝術館
白石家貧,從小生長農村,踩土涉水,摸蟹捉蝦是尋常事,日子長了,觀察亦精微,遂能畫蝦畫蟹,得神入化,百年中無人可與倫比。
1951年,白石老人曾為僑居印尼之油畫家周碧初繪十二開冊頁,《河蝦》、《螃蟹》乃其中之兩幅。
《河蝦》一圖,上題“蟲魚最活動,畫得遲鈍不能佳”。圖中繪有三蝦,兩只并列前進,其中一只聳背,似欲躍前,第三只從紙外竄入,大螯前伸,如在追趕。作者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濃墨點睛添腦,均落墨成金;用細筆寫須、寫爪、寫大螯,凝練而富彈性,非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辦到的。《螃蟹》一圖,共三蟹,兩個全只的一正一反,一個大筆擲成,體黑;一個以稍淡墨色勾勒而成,體白,黑白相間,極有韻趣。右上角一蟹竄入,僅露兩螯,大為畫幅增趣,也陡然擴大了天地。
或問,白石畫水族,多半不畫水,不畫草,不畫泥塘,可這些魚、蝦、蟹、蛙,宛若嬉水于塘邊草際,何也?這正是中國畫的特色,中國畫最顯著的特征,是有“筆墨”,用“筆墨”來造型,來抒意,“筆墨”本身就是藝術,“筆墨美”有相對的獨立性,夠了,就毋須添加水草,“筆墨”一上紙,已呈定論,“注釋”是多余的,特別是中國畫中的大寫意之作。另則,中國畫向來講究留白,空白中有物趣,有情趣,也是“畫”,未必一一實見。
白石早期畫蝦,用小號羊毫畫蝦群。七十歲以后求神似了,水盂中養小蝦,朝夕揣摹,改用一號羊毫提筆,蝦足略到五只,蝦須只撇六條,雖三四尺條幅也僅畫四五只蝦,有時還戲畫半只,還有半只蝦身留在紙外了。老人向筆店定制一批細細長鋒筆,供撇須使用。他認為“粗闊筆墨之畫,旨在傳神;纖細筆墨之畫,意在形似”。他畫寫意之畫,力求傳神,畫蝦眼竟垂直到頭部,將蝦畫得神氣活現。
他勤奮一生,認為“尺璧非寶,寸陰是金”,刻一章“癡思長繩系日”。
白石的畫,一來自生活;二來自徐渭、朱耷、原濟、金農、李鱓、吳昌碩等前賢,這些前人,都是主性格、重靈氣、講筆墨的大師。他對民間生活能提煉汲取,對前賢能“食而化”,數十年寒暑,終于成功了“齊白石”。
河蝦圖
螃蟹圖
上一篇:《蟋蟀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雨耕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