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澗盤車圖
南宋·朱銳作
絹本墨筆
縱一○四.二厘米
橫五一.四厘米
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雪澗盤車圖》展現了普通勞動者在重山復水、石壁并立、山勢嵯峨的特定環境里,長途跋涉、艱難運輸的情景。畫面布局繁密,牛車、人群順著山路、水道蜿蜒曲折地朝著客棧行進。作者有意將客棧作為畫面的一個支點來形成視覺中心,屋后則有山道轉向深遠處,給人以空間上的聯想,把人引向更縱深的遠方。全圖軸幅呈“S”形結構,人物、山景掩映穿插,路徑蜿蜒分明,盤車活動其間,上下互為呼應而成有機整體,畫面的處理可謂明豁而又含蓄。
此圖的用筆大致類范寬“以骨勝”的斫拂筆道,并攙和似郭熙一路的技法。山石土坡根據不同形質的特點,運用或渾穆、或流利、或峭拔、或方折的筆致,勾而復皴,并以剛勁的小斧劈、馬牙皴之類的筆法來展現崖壁的體質感。樹木形態多樣,或挺干,或屈節,或嫩稚,或老壯,大都扭裂多曲,間以盤根,富有變化。“鹿角”、“蟹爪”樹枝,向背俯仰,各有情趣。用筆中鋒勁健,濕墨濃重,其間寒樹枯木筆道凝重,穿插少數雙鉤樹葉及點筆小樹相照應。明吳其貞曾記載朱銳畫《雪山運糧圖》,其中有“坡上有數株古樹,枝干垂下,皆為雪所壓”數語,《雪澗盤車圖》中樹畫法也類此“枝干下垂”,以此表雪壓枝柯的特點。圖中極少運用點苔方法,只在少部分及山石、土坡結構交叉處等所謂“石嘴山脊”處,用圓筆帶濕的苔點來加強陰陽向背、層次交搭,或用小而圓的點子顯示圓厚的意味。房舍、人物、牲畜、車輪等均以細勁的中鋒線條,渾樸謹嚴,用筆結合著物象一絲不茍地刻畫,其刻實的功力和用心令人嘆服。
《雪澗盤車圖》主題的表達和藝術手法,帶有一種“敘事性”的特點,它以藝術的概括方式,鋪陳“事件”的過程。景物、人群、牛車等的擺布,是以具體實在的方式處理,而不是利用畫面“虛白”的意想空間,所以說它是傾向于客觀描繪的審美形制。就此圖看,這種“敘事性”對于繁復的有“來龍去脈”布置的場景,雖不是以人物為主的,但很適合這種細致的寫實表現,其中也帶有風俗畫的若干特點。景物是鳥瞰式地拉開,用“以線為造型基礎”的處理方式,避開了因線和線的交疊而妨礙前后景物的鋪陳,空間處理可更舒暢、靈活而多變,內容也能充分表達。
宋代是我國寫實主義繪畫發展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的繪畫以重寫生、講理法為美學原則,結合觀察生活的深入,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對造型、色彩的重視,體現空間深度的現實性趨向等等,使繪畫更具自然的生動性。這一時期山水畫的題材也更加廣泛,既重視描繪社會生活,又注意到與世俗生活沒有直接聯系的其他內容,既有皇家貴族豪華富麗的宮苑殿堂,也有抒發士大夫隱逸感情的水墨寫意山水,此外還有表現騾綱雪獵、商旅行蹤的生活習俗,反映了畫家對生活觀察的深度和藝術處理的水平。朱銳的《雪澗盤車圖》就是一例,它是一幅反映那時求“理法周密”、“以真為師”的寫實繪畫的優秀作品。
雪澗盤車圖
朱銳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前后一段時間,此圖的畫風,從畫面看大體上是北宋“刪繁就簡”變革前的畫風。現原作絹底完好,裱成立軸懸展。朱銳尚有《雪山運糧圖》,題材內容當亦反映其所長。中國山水畫發展至南宋有“青綠巧整”、“水墨蒼勁”不同畫風,同時文人畫迅速發展,朱銳這種反映社會生活嚴整刻畫的畫格逐漸不為世人重視了。
上一篇:《千里江山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秋庭戲嬰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