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吳鎮高逸圖
明·程嘉燧作
紙本水墨
縱九四.三厘米
橫二七.四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宋元以來,文人畫漸漸成為中國畫的主流,而文人畫家也相應成為畫家隊伍的中堅力量。從廣義的角度看,文人畫家首先應該是文人,然后以文人的身份從事繪畫創作;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文人畫家至少在文學方面應該是頗有修養的。
程嘉燧是晚明一位典型的文人畫家。
和其他文人畫家一樣,程嘉燧的繪畫作品往往流露出濃濃的書卷氣。他的作品注重筆情墨趣的表現,注重閑情逸致的抒發,而并不注重對物象本身的刻畫。這一點,我們可以在這幅《仿吳鎮高逸圖》中看出。
雖然題目是《仿吳鎮高逸圖》,但是實際上除了在構圖上、山嶺的結構上略有吳鎮的遺韻外,程嘉燧的筆墨已完全不復吳鎮的凝重。正像他題款上寫的那樣,他汲取的是黃公望的筆意,用瀟灑寫意的長線條來抒發胸中的逸氣,只是他的長線條不像黃公望那般溫雅敦厚,而更偏重于揮灑之間流露出的機趣。
仿吳鎮高逸圖
程嘉燧在這幅畫的筆墨運用中獨具自己的特點。首先,他一改黃公望中鋒用筆,而是八面出鋒,所以線條爽利勁健,而且他注重線條的寫意性,在迅疾的運筆過程中宣泄著胸中郁勃之氣。所以畫中山嶺的結構雖然整體上比較穩重,但筆墨的動感卻歷歷在目,這便使得這幅山水畫具有一種主觀性很強的動感。說它主觀性強是因為這種動感不是由景物本身帶來的,而是畫家的筆墨賦予景物的,是畫家主體意志對客體自然的再創造。所以,這幅作品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寫意性。
其次,程嘉燧在這幅畫中也注意了淡墨烘染,這使得作品在爽利之余,還平添了蘊藉的意趣。因為一味爽利,便會有筆墨單薄之感,而程嘉燧的著力烘染,正好使筆墨有了一種調劑,增加了畫面的厚重穩健感。
再次,程嘉燧在這幅寫意性很強的山水畫中,仍然把一些細節描繪得合情合理。這里包括村舍、茅亭以及瀑布等,顯示出文人畫家在強調直抒胸臆的同時,還是十分在意繪畫本身的特點,從而使這種胸臆的抒發有一個合乎繪畫規范的依托。
另外,從這幅畫我們也可以看到晚明文人畫是如何復述元代文人畫作品的。
上一篇:《仿巨然山水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長白仙蹤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