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圖
明·陳繼儒作
紙本水墨
縱二一.八厘米
橫二九.六厘米
藏遼寧省博物館
詩人贊梅,畫家頌梅,古往今來名作甚多。詩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詩人用美麗的語言表現(xiàn)了梅花的本色美,并多寄寓著自身的情與志。而在中國繪畫史上,畫梅亦久盛不衰。宋代時,揚無咎畫梅,孤標高格,自負清瘦,當時稱作“村梅”,象征著士大夫野逸的情操。而馬麟畫梅,瓊花碧玉,層疊冰綃,當時稱作“宮梅”,體現(xiàn)了宮廷崇尚冶麗的審美趣味。
陳繼儒與同郡董其昌齊名,是一位積極提倡文人畫的著名畫家。他能作山水奇石,亦以梅竹著稱于世。
畫史記陳繼儒二十一補諸生,二十八棄去,退而結(jié)茅小昆山之陽,修竹白云,焚香晏坐其間,豁如也。解青衫后,絕不與戶外事,但有關(guān)旱潦轉(zhuǎn)輸,或大不便于民與國者,鄉(xiāng)袞囁嚅不敢出,仲醇(即陳繼儒)慷慨弗顧,委曲辨析,洞中肯竅,往往當事動色,默奪其意而潛寢之。(《無聲詩史》卷四)由其立身處世的品格,落筆寫梅,不言而喻是瓣香了宋元以來的文人傳統(tǒng)的。
梅花圖
這本《梅花圖》冊共四開,構(gòu)圖不同,畫法有異。有的老干枒(椏)杈,一枝數(shù)朵;有的骨瘦花稀,樹干加點子皴法,與清勁的細枝、靈秀的勾花相結(jié)合,頗具意境;有的枝干橫斜,凌空屈曲,寫花朵疏落有致,施以微妙變化的墨色,格調(diào)清新。又綴以詩文和長跋,使這一常見的題材頓生新意。作者于畫左題識論明:“寫梅以枝干為主,橫斜曲直,取態(tài)取姿,寧令如儒寒道瘦,不得擁腫,以為奇古,此揚補之、馬遠之畫法也。”款“眉公”,下鈐“眉公”、“腐儒”朱、白文印。陳氏在筆意上,追摹宋元各家,但從此冊《梅花圖》來看,顯然又有了新的發(fā)展。陳氏自言:“儒家作畫,如范鴟夷三致千金,意不在此,聊示伎倆;又如陶元亮入遠公社,意不在禪,小破俗耳。若色色相尚,便與富翁俗僧無異。”(《明畫錄》卷四)故其畫皆在筆墨畦徑之外。觀此圖可見其美學(xué)思想之一斑。
上一篇:《云山幽趣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仿巨然山水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