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圖
元·李衎作
紙本水墨
縱三五.六厘米
橫三五九.八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李衎為元代畫竹名家。他早期畫竹師法王庭筠,而王庭筠則取法于米芾。湯垕曾見王庭筠所作《幽竹枯槎圖》,評其為“上逼古人,胸次不在元章之下”。可以想見,李衎早期畫竹取米芾、王庭筠之格,是偏于文人畫的枯木竹石一路??墒呛髞砝钚b的畫風轉變了,他開始對文同的墨竹法感興趣。文同雖以其人品性情也被后人列為文人畫家,但他畫竹“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還是較偏于寫實的。李衎受文同影響,曾到過云南交趾等地深入竹鄉,反復觀察竹子的生長規律和各種形狀特征,力求所畫一枝一節、一梢一葉都精致生動。他著有《竹譜詳錄》七卷,其《竹態譜》云:“若夫態度,則又非一致,要辨老嫩榮枯、風雨晦明,一一樣套,如風有疾慢,雨有乍久,老有年數,嫩有次序。根、干、筍、葉,各有時候?!笨梢娖溆^察辨別之細致。
四清圖
李衎前后期畫風的變化,使他的用筆既能逼肖物象而精于工,也能兼抒情性而偏于寫。這幅《四清圖》以水墨畫梧、竹、蘭、石,作圖時李衎年已六十三歲,但看得出其風格還是偏于他早期的文人畫枯木竹石一路,不過筆致更見峭秀洗練。雖然在筆墨的抒寫中仍保持了相當的精工謹嚴,但物態的老嫩榮枯、時序的風雨晦明似已在所不計。圖中雖以坡石和梧桐樹作為變換景象的軸心,而以蘭竹作為穿插照應映帶,但彼此呼應聯絡,氣機通暢;其鳳尾竹之出枝布葉有取于文同,出筆瀟灑快捷,墨色濃淡掩映,尤給畫面帶來了滿紙清韻;其蘭花似有取于趙孟堅,用筆婉轉妙曼,頗有余音裊裊不盡之概;而那點厾而出的梧葉,因水墨滋潤而呈模糊,乃有朦朧婆娑之感。逐一展觀此圖,其筆情墨韻頗足稱賞。
這幅《四清圖》長卷流傳至明代中期,被分割成為兩段。其前段畫有慈竹、方竹各一叢,現藏于美國納爾遜一阿特金斯美術館;此圖系為原長卷的后段,畫左有李衎自題:“大德丁未秋九月……息齋道人薊丘李衎仲賓題?!笨芍藞D作于1307年。卷末有明人周天球所作的題記。這幅畫,歷經明人項元汴、清人安岐及清內府收藏,安岐并在《墨緣匯觀》中予以著錄。
上一篇:《雙鉤竹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云橫秀嶺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