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磵焚香圖
南宋·佚名
絹本設色
縱二六厘米
橫二○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此冊頁描繪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原載《四朝選藻冊》。幽壑清曠、遠山近溪的幽靜環境中,一身著白色長袍、頭戴禮帽的高士在石坡上端坐焚香。爐中香煙裊裊,高士神凝氣靜,一童子侍候在側。人物主大仆小,主人全身,仆從半露,賓主分明,藏露有致。
這幅畫體現了南宋“水墨蒼勁”畫派的典型畫風。一、竹石用筆方折,頓挫分明,全用禿筆勁拔取勢。人物衣紋落筆粗重,筆斷勢連,簡練概括,寥寥數筆,形神畢露。人物、山石筆意協和,形成畫面統一的旋律。二、注重墨法。如在畫面上占有一定面積的石坡,畫家在絹本上用水墨潑寫,破墨滲化,“水暈墨章”,使近深遠淡,黑白明豁,體現出“宋人重墨”、墨化較甚的水墨交融特點,達到淋漓盡致的藝術效果。三、構圖精密,節奏分明,氣脈連貫,畫意清新,有賞心悅目之感。四、圖中秀竹長短、高下、俯仰的安排,結構嚴謹,頗具匠心,對于營造整體氣氛、襯托人物起了很好的作用。
這類小幅景物的畫作,容量范圍上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此圖組織安排精當,簡明扼要,處理得好,比勉為其大而流于空泛單調的作品藝術效果更好。
此頁畫風兼取馬遠之“巧”和夏圭之“拙”,氣勢雄強老辣渾樸。這種“水墨蒼勁”的畫格對明初“浙派” 的形成影響至大。
竹磵焚香圖
上一篇:《春波釣艇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丹楓呦鹿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