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黃琬
【出典】 《后漢書》卷六一《黃瓊傳》附《黃琬傳》:“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辯慧。祖父瓊,初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yīng)詔,而深奇愛之。后瓊為司徒,琰以公孫拜童子郎,辭病不就,知名京師。”
【釋義】 后漢黃琬幼年聰慧,七歲時(shí)即有“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的妙喻。后因用為詠童子聰慧的典故。
【例句】 ①方叔歌猷元老,復(fù)見少年黃琬,前后拜丹墀。(無名氏《水調(diào)歌頭·壽王樞密,又得子》3805)這里以黃琬比王樞密之子,表示祝美之意。②休論若兒渠父,差勝楊椿黃琬,四代眼前親。(無名氏《水調(diào)歌頭·壽隱士》3811)這里說隱士諸孫差勝黃琬,表示稱美之情。
上一篇:典故《黃河清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黃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