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伯牙弦
【出典】 《呂氏春秋》卷一四《孝行覽·本味》:“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參見“高山流水”條。
【釋義】 春秋時楚人伯牙善彈琴。傳說鐘子期能從他的琴聲中悟出其志在高山、流水。鐘子期死后,伯牙以為世無知音,終生不再彈琴。后因用作詠知心摯友的典故。
【例句】 ①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但莫使、伯牙弦絕。(陳亮《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2099)這里用“伯牙弦”表明自己與辛棄疾為知己至交,祝愿彼此健康,友誼長青。②流水伯牙操,底處有鐘期。(徐鹿卿《水調歌頭·賀史宰受薦》2316)這里用來傷嘆當今有伯牙而無鐘子期,懷才之士難遇知音,得不到當權者的賞識。
上一篇:典故《伯氏》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伯玉能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