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虛舟
【出典】 《莊子·山木篇》:“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于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釋義】 虛舟,指空船。《莊子》以空船觸舟不能使人生怒為譬,說明人如能虛己以處世則不會受到他人傷害的道理。后因以“虛舟”為詠胸襟曠達的典故。
【例句】 ①江海任虛舟,風雨從飄瓦。(辛棄疾《卜算子·用莊語》1946)這里用莊子語,表明自己處世坦蕩,榮辱不驚。②本無心,隨所寓,觸虛舟。(陳亮《水調歌頭·和吳允成游靈洞韻》2100)這里用典以稱美吳允成的心性,謂其虛己處世恰如《莊子》所言之使人不能生怒的空船。③虛舟飄瓦何須歜。(吳潛《賀新郎·和趙丞相見壽》2747)這里表示自己看破世情,處變不驚。
上一篇:典故《虛皇香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虛舟不系》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