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濯纓
【出典】 見“滄浪”條。
【釋義】 孟子舉孺子之歌,孔子之教,說明水清可以濯纓,水濁可以濯足。為尊為卑,視水之清濁。孔子以此為喻,勉勵弟子要好自為之。宋詞中常用“濯纓”典表現超塵脫俗的閑逸情趣。
【例句】 ①更喜濯纓處,門外一江清。(毛開《水調歌頭·和人新堂》1360)這是贊美新堂外水清可以濯纓,也暗頌主人的超逸襟懷。②纓塵濯盡百神閑,飄然襟袖思輕舉。(張掄《踏莎行》[一道飛泉]1416)這是說泉水很清,可以濯纓。引孺子之歌,使我們更能體會其意義。③踏遍青山,歸來高臥,笑濯足滄浪。(葛郯《念奴嬌·和人》1543)這是自言閑中游山,得林泉之樂。④嘆輕衫短帽,幾許紅塵,還自喜,濯發滄浪依舊。(辛棄疾《洞仙歌·訪泉于奇師村,得周氏泉,為賦》1876)這是贊泉水之清,可以濯發。因自己輕衫短帽,無纓可濯。
上一篇:典故《滋蘭樹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濯錦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