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月下待紅娘
【出典】 唐·元稹《鶯鶯傳》:“蒲之東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于蒲,亦止茲寺。……張自是惑之,愿致其情,無由得也。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曰:‘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是夕,紅娘復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題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亦微喻其旨。是夕,歲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踰。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踰焉。達于西廂,則戶半開矣。……無幾,紅娘復來。……張生且喜且駭,必謂獲濟。及崔至,則端服嚴容,大數張曰:‘……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特愿以禮自持,毋及于亂!’言畢,翻然而逝。”(據《太平廣記》卷四八八引)
【釋義】 唐人傳奇《鶯鶯傳》中的張生與崔鶯鶯通過侍女紅娘傳詩約會,崔鶯鶯給張生的《明月三五夜》詩有“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之句,張生據此,于半夜翻墻至西廂赴約。
【例句】 又誰能、月下待紅娘,傳音息。(劉克莊《滿江紅》[楮葉功夫]2616)這里以紅娘比擬所詠丹桂。
上一篇:典故《張騫》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月下花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