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張巡
【出典】 《舊唐書》卷一八七下《忠義傳·張巡傳》:“祿山之亂,巡為真源令……召募豪杰,同為義舉。……巡神氣慷慨,每與賊戰,大呼誓師,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謂巡曰:‘聞君每戰,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
【釋義】 唐名臣張巡在抗擊安祿山的平叛戰爭中,拜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與許遠合兵守睢陽,每勇戰賊兵,怒恨致“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后因援絕糧盡,城陷被俘,威武不屈,慷慨就義。
【例句】 ①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張巡李巡。(董德元《柳梢青》[滿腹文章]1168)這里以張巡泛指名垂青史的武將。②壞起復麻,奮涂歸筆,嚼碎張巡齒。(劉克莊《念奴嬌·五和》2606)詞人任中書舍人時,曾多次上章彈劾權相史嵩之無父無君。詞中用張巡嚼齒事表現他對史氏的無比痛恨。
上一篇:典故《張孟鱸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張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