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早晨六點多鐘的時候,我在東風市場布匹柜臺前面排隊買黑紗。服務(wù)員同志連夜把成千上萬塊黑紗布裁剪好了,都堆放在柜臺上,并且臨時增加了售貨的人手,所以排隊買黑紗的人雖然很多,隊伍往前移動的速度卻非常快。除了售貨員同志因為算錢找錢小聲說話以外,整個隊伍都沉默著,每個人的臉色都是嚴肅的、悲痛的。排在我前面的是個戴眼鏡的高個子中年人,他一面慢步往前移動,一面不住地把眼鏡子取下來用手絹擦擦鏡片,擦擦眼睛,等走到了柜臺跟前,買了三塊黑紗,接過了售貨員同志找給他的幾毛零錢時,他似乎是因為無法表示自己的感情,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著售貨員同志,用低低的嘶啞的聲音說道:
“同志,你們辛苦了,大概一夜都沒有睡覺……”
一位五十多歲花白頭發(fā)的售貨員同志聽了這話,抬起頭來很嚴肅地說:
“同志,你知不知道,周總理,他老人家,臨……以前,一點精神力氣都沒有,還,說了……很多……可惜啊,聽不清,聽不見……他老人家,到最后最后,還為我們……操心!”
他說不下去了,抹了一把淚,趕緊又忍住悲痛,忙起來了。
當然,當時誰也顧不得問這位售貨員同志,總理臨終以前到底說了些什么,守在總理身邊的人到底是不是聽見了一言半語。可是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使我不斷地想象著總理臨終時的情景。……
兩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
四月三日早晨五點多鐘,正是黎明與黑夜交替的時候,天安門廣場上已經(jīng)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群。昨天排列成山的花圈,夜里被“不準悼念總理”的人們收走了很多。但是不等天亮,人們又有的用大卡車,有的用三輪平板車,送來了更多更大更精心制作的花圈。整個廣場上,有的人在放置花圈;有的人爬到高高的燈柱子上扯掛橫幅標語;有的排成隊伍站在花圈前面向總理的遺像宣誓;有些人在呵著凍手抄錄詩詞;更多的人則是帶著嚴肅的悲戚的表情在花圈的高山大谷里走動著,仔細地默誦著那些數(shù)不清的對聯(lián)、誓詞和詩篇。每個花圈上面都有一張周總理的遺像,整個廣場有幾千、幾萬、幾十萬個總理的遺像,就像他老人家生前一樣,用神采奕奕的關(guān)切的眼光看著人們,看著廣場,看著當前的事變,看著祖國的未來。
當然,也有一些穿著藍布便衣的不三不四人們,不懷好心地在人群里鬼頭鬼腦地擠來擠去。
在廣場的中心,在烈士紀念碑的對面,停著一輛起重機車,十幾個年輕的工人同志正在用起重機安置一個特別大、特別美麗的花圈。一位中年的工人師傅站在紀念碑的高臺階上大聲指揮著,同時對周圍的觀眾大聲說:
“幾十位師傅,趕制了兩天一夜,兩頓重,叫他們來收走吧!”
離這兒不遠,圍著一小群人。這邊這樣的事情竟然一點也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那種特別嚴肅,特別靜默的氣氛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過去擠進人縫里一看:人圈當中站著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布滿皺紋的臉上,淚痕斑斑,眼圈發(fā)紅,嘴唇顫動著,正在用低低的嘶啞的聲音說話。圍著的人都向他探過身子去,恨不得把他說的每一個字都裝進耳朵里去,裝進心里去。兩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甚至緊挨著他站著,晶瑩的淚水順著粉嫩的臉蛋子往下流……
很顯然,老人的話已經(jīng)說了不止一遍。但是總不斷地有新來的聽眾,所以他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復(fù)說下去——他所說的,竟跟兩個多月以前東風市場那位老售貨員的話大致相同:
“……我們大伙都有一肚子話要對總理說,可是現(xiàn)在總理聽不見了,我們沒法再對他老人家說了,我們心里是多難受啊!我們大伙誰沒有親人?大半總有不少人看見過自個兒的親人咽下最后一口氣的吧?那時我們對著他的耳朵叫他,想跟他多說幾句話,想聽聽他的回答,可是不能了!這是多難受啊!……可是你們大半都還不知道吧?我有個親戚,是給總理治病的醫(yī)生,他親自告訴我的——千真萬確:總理呀,他老人家在咽下最后一口氣以前,有多少話要對我們說啊!他老人家眼珠定定地看著遠遠的地方,看著房頂上面。瞧,他老人家的嘴唇還在動啊,在說話啊,沒有聲音!只見嘴唇在動,沒有聲音!他已經(jīng)說不出聲音來了!可是他心里是明白的。他心里有千言萬語,要交待給我們,要囑咐給我們。他,到這時候,還是在為我們的國家大事,為我們?nèi)珖嗣癫傩陌?他老人家要說的,必定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他老人家不放心啊!為什么不放心呢?這,我不說,你們也知道。可是他老人家說不出聲音來了!據(jù)說,我們的鄧大姐,把耳朵貼過去,也聽不見。醫(yī)生同志也把耳朵貼過去,也聽不見。護士同志貼過去,也聽不見。你們猜他老人家說了多久?嗨!兩三個鐘頭啊!多少話啊!多少囑咐啊!多少操心費神的重要事情啊!可是,他老人家說不出聲音來,我們聽不見!……”
老人說不下去了,抱著頭痛哭起來了。
聽的人們也都抽噎著痛哭起來了。
當時,我也哭著,看著老人背后那個花圈當中總理的遺像,看著那慈祥的、智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心里說:“總理啊,永生永世,再也不能知道,您要告訴我們的,到底是一些什么話語!……”
直到今天,我一想起這件事情來,就心里發(fā)痛……
可是,將近三年的時間過去了,總理無聲的遺言我反倒越來越清楚地聽見了,而且我相信,這些話將要永遠地、一代一代地傳誦下去:
“同志們!記住啊:我們,奪取政權(quán)不容易;守住江山,建設(shè)江山,更不容易啊!一小撮叛徒特務(wù)流氓壞蛋鉆進我們的心臟里來了。時間太長了!禍害太大了!損失太重了!千百萬同志蒙受了冤屈,億萬人民經(jīng)受了痛苦!一定要把那些妖魔鬼怪揪出來,讓歷史的法庭審判他們!一定要把陰謀、欺騙、野心、誣陷,永遠永遠,關(guān)進鐵牢里去!丟進大海里去!教訓一定吸取!真理一定要勝利!馬列主義一定要勝利!四化宏圖一定要實現(xiàn)!……”
總理啊,三年的事實證明,您所說的就是這些話,您的遺言就是這些話。現(xiàn)在,您的這些指示,有的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有的正在實行著。三年時間,等于過去的十年、二十年!
總理啊,您已經(jīng)把您的一生,化成了中華民族新鮮的血液,在歷史的長河里滾滾奔騰,永不休停——這是我們勝利前進的保證!
1978年冬
賞析這是一篇悲壯動人的抒情隨筆。作者以濃郁的抒情筆調(diào),描述了億萬群眾祭奠周總理的悲壯場面,傾吐了人民對周總理的無限哀思,再現(xiàn)了周總理光輝崇高的形象,真切、濃烈的感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悲痛的哀思、憤怒的控訴、深沉的吶喊交織在一起。既是懷念總理的悼言,又是聲討“四人幫”一伙倒行逆施罪行的檄文。
一篇動人心弦的抒情隨筆,當然要有作者真摯強烈的感情。但是,如果不借助于獨特的構(gòu)思、具體的場景和形象,那么感情的抒發(fā)往往就會平直淺露,一覽無余。《無聲的遺言》這篇文章便是通過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場景和形象,使作者的一腔真情得到了實在而深刻的體現(xiàn)。全文選取了首都人民在東風市場排隊買黑紗和天安門廣場悼總理兩個典型場面,既有全場總體的鳥瞰圖,又有具體情景及個別人物的特寫景頭,既錯綜復(fù)雜,又條理分明,展開了一軸宏偉悲壯的畫卷,創(chuàng)造了一種如泣如訴、慷慨悲歌的意境,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并隨著作者的視線,或靜靜諦聽,或注目遠望,或凝神默想,使讀者同作者的心弦共鳴。東風市場人民哭著買黑紗;天安門廣場成千上萬面帶嚴肅、悲戚表情悼念總理的億萬群眾,排列成山、匯成海洋的花圈,幾千、幾萬、幾十萬個總理的遺像——作者正是通過這兩個凝集著無限哀思的特征性場面,鑄造悲哀、肅穆、莊重氣氛,表達了億萬人民對周總理的無限熱愛、崇敬和懷念的心情,深刻反映了億萬人民對“四人幫”的憎恨、鄙視和憤怒,顯示了人民的愛憎,人民的愿望,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
在典型場景中,作者又把焦點對準重點人和事,攝取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鏡頭,使得點面結(jié)合,在面中突出點,從而將人民對周總理高度敬仰、無比熱愛和不盡哀思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加重了全文的感情色彩。東風市場售貨員泣不成聲的話語,給全文首先涂上濃濃的一筆;天安門廣場上那位滿臉皺紋、淚痕斑斑、眼圈發(fā)紅的白發(fā)老人泣鬼神、驚天地的訴說……更使文章的悲壯氣氛達到頂點;一位心中只有人民的周總理的偉大形象,在這種悲壯氣氛的渲染和烘托下,更加光彩煥發(fā),璀璨奪目。
《無聲的遺言》的作者,運用平實的語言,抓住場面描繪,點面結(jié)合,達到了悲憤貫始終,愛恨攏全篇之目的,不愧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作品。
上一篇:《向沙漠進軍》原文|賞析
下一篇:《廢墟的召喚》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