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約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14歲時應舉考中,授朝散郎。為人疏狂任性。為“初唐四杰”之一,文學才華卓異,詩文都有名篇,有游歷作品傳世。城闕:京城。三秦:項羽滅秦后,將章邯等三個降將分封在關中為王,后世便稱關中平原為“三秦”。五津:岷江上的五個渡口,這里指蜀地。比鄰:近鄰。無為:不要。
入選理由:
送別詩中別開生面的作品;“海內”兩句千古不朽。
詩詞賞析 另有通行的版本詩題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字之差,“州”字錯誤。這首詩寫于高宗乾封年間(666-667),王勃當時在京任職,還沒有“蜀州”的建置。蜀州是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建的,那時他已去世十年了。
詩寫送朋友到蜀地去做縣丞(唐人稱為“少府”,副縣級官)。朋友要離開京城已經(jīng)很難受,又是到蜀道艱難的遠方去做一個小官,就更是痛苦難堪了。如何寫送別?前人已經(jīng)寫過無數(shù)送別的作品了,如果重復前人的表達,寫感傷難舍,盡管是真情,但也無疑會加深朋友的感傷痛苦。于是詩人就別開生面,創(chuàng)新立意,用“海內”兩句來寬慰朋友,一掃其晦暗的心情,點亮來日的希望。人生只要有希望,即使在痛苦中人也會變得堅強的。你不要憂愁悲傷,還有我這個知心朋友隨時在身邊,就像在你的隔壁一樣。這兩句的意思雖然在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一詩中已經(jīng)有“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的表達,但那是就兄弟之間說的,而且側重在“丈夫志四海”上,大丈夫應該四海為家。這里說的是知心朋友之間,何況曹植的詩句意義遠不如這兩句透徹大度。后面再用“無為”兩句補充,就更加直截了當。不要流淚,我們是男子漢大丈夫,不是那些兒女情長難以割舍的人。這樣一來,即使是短暫的別離,也能帶來好心情,而且還能成為以后的勉勵。
送別詩遠在《詩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還寫得很動人,如《邶風·燕燕》的“燕燕于飛,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確寫得難舍難分,很動情,但從此似乎就定下了送別詩的基調:非感傷不寫,非難舍不言。唐詩以前基本沒有超越這一底線。因此本篇還有詩歌史的價值,此后,唐詩寫送別就千姿百態(tài)了。
上一篇:《李 白·送友人》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無名氏·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