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藻《汪藻》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小傳】
汪藻(1079—1154),字彥章,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兆诔鐚幎?1103)進(jìn)士,除婺州觀察推官,改宣州教授。遷《九域圖志》所編修官、著作佐郎。政和八年(1118),因忤宰相王黼,出通判宣州,罷,提點江州太平觀。欽宗即位,召為起居舍人。高宗即位,試中書舍人。建炎二年(1128),為宰相黃潛善所惡,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六)。未幾,復(fù)召為中書舍人,擢給事中、兵部侍郎。紹興元年(1131),兼侍講,拜翰林學(xué)士(同上書崇儒七之一、職官六之五三);出知湖州,因事停官。起知撫州,歲余罷,聽辟屬撰修日歷。八年,上所編書,除顯謨閣學(xué)士知徽州。十二年,知泉州,移宣州。以嘗為蔡京、王黼門客,奪職居永州。累赦不宥。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六。
【傳記資料】
孫覿《鴻慶居士集》卷三十四《宋故顯謨閣學(xué)士左太中大夫汪公墓志銘》
《宋史》卷四四五本傳
柯維騏《宋史新編》卷一七一
【著述】
有《浮溪集》(一名《龍溪先生文集》)六十卷,《猥稿外集》一卷,《裔夷謀夏錄》三卷,《青唐錄》二卷,《金人背盟錄》七卷等,又曾選王安石詩為《臨川詩選》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大多佚亡。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浮溪集》三十六卷,又有明趙子常輯《浮溪文粹》十五卷。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十九:《汪彥章集》十卷。右皇朝汪藻字彥章,嘗為翰林學(xué)士。
趙希弁《郡齋讀書志附志》卷五下:《浮溪先生文集》六十卷《猥稿外集》一卷《龍溪先生文集》六十卷。右汪藻字彥章之文也。《讀書志》止載《汪彥章集》十卷,希弁所藏《浮溪》、《龍溪》兩本卷帙皆六十卷。藻,德興人。崇寧二年進(jìn)士,建炎中為中書舍人,權(quán)直院。紹興中為兵侍,改翰林,出知湖州,改撫州,提舉太平宮,黜居于永,累赦不宥,凡八年而卒。藻工于儷語,所為制詞,人多傳誦。集乃孫覿序。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別集類:《浮溪集》六十卷。翰林學(xué)士婺源汪藻彥章撰。四六偶儷之文起于齊梁,歷隋唐之世,表章詔誥多用之,然令狐楚、李商隱之流,號為能者,殊不工也。本朝楊、劉諸名公,猶未變唐體,至歐、蘇,始以博學(xué)富文為大篇長句,敘事達(dá)意,無艱難牽強之態(tài)。而王荊公尤深厚爾雅,儷語之工,昔所未有。紹圣后,置詞科,習(xí)者益眾,格律精嚴(yán),一字不茍措,若浮溪,尤其集大成者也。
【總評】
蔣一葵《堯山堂外記》:汪彥章為張邦昌雪罪表云:“孔子從佛肸之召,本為尊周;韓信乘漢王之車,蓋將誑是?!逼湟伤剖欠?、助佑奸逆,所不足言,乃其詞自佳。
沈雄《古今詞話》:汪藻詞亦美贍,一時不為流傳,曾為張邦昌雪罪故也。
上一篇:畢良史《臨江仙》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汪藻《點絳唇》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