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匯評】
題伊世珍《瑯?gòu)钟洝肪碇幸锻鈧鳌罚黑w明誠幼時,其父將為擇婦。明誠晝寢,夢誦一書,覺來惟憶三句云:“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為解曰:“汝待得能文詞婦也。‘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 ”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易安結(jié)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翦梅》詞以送之。詞曰:“紅藕香殘(略)。”(按《瑯?gòu)钟洝纺藗螘藯l所述頗不足據(jù)。)
《草堂詩余后集》卷下李易安《一翦梅》詞注:苕溪漁隱曰:近時婦女能文詞者,如趙明誠之妻李易安,長于詞,有《漱玉集》三卷行于世。此詞頗盡離別之意,當為拈出。
楊慎批《草堂詩余》卷三:離情欲淚。讀此始知高則誠、關漢卿諸人,又是效顰。
王世貞《藝苑卮言》:孫夫人“閑把繡絲挦,認得金針又倒拈”,可謂看朱成碧矣。李易安“此情無計可消除,方下眉頭,又上心頭”,可謂憔悴支離矣。秦少游“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則十二時無間矣。此非深于閨恨者不能也。易安又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寵柳嬌花”,新麗之甚。(按所引秦觀詞為《鷓鴣天》,然實非秦作。)
茅暎《詞的》卷三:香弱脆溜,自是正宗。
張丑《清河書畫舫》中集:易安詞稿一紙,乃清秘閣故物也。筆勢清真可愛。此詞《漱玉集》中亦載,所謂離別曲者耶。卷尾略無題識,僅有點定兩字耳。錄具于左:(略)。右調(diào)《一翦梅》。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卷二:時本落“西”字,作七字句,非調(diào)。是元人樂府妙句。關、白、馬、鄭諸君,固效顰耳。
卓人月《古今詞統(tǒng)》卷九:“樓”字上不必增“西”字,劉伯溫“雁短人遙可奈何”,亦七字句,仿此。“來”字、“除”字俱不用韻。前半段末句又與本調(diào)異。
李廷機《草堂詩余評林》卷二:此詞頗盡離別之情。語意飄逸,令人省目。(按趙世杰《古今女史》卷十二同)
吳從先《草堂詩余雋》卷五:(眉批)多情不隨雁字去,空教一種上眉頭。
又:(評)惟錦書、雁字,不得將情傳去,所以一種相思,眉頭心頭,在在難消。
王士禛《花草蒙拾》:俞仲茅小詞云:“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視易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謂此子善盜。然易安亦從范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脫胎,李特工耳。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易安《一剪梅》詞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其實尋常不經(jīng)意語也。
陳廷焯《云韶集》卷十:起七字秀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
又:梁紹壬謂: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結(jié)更凄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
沈雄《古今詞話·詞辨》卷下:周永年曰:《一剪梅》惟易安作為善。劉后村換頭亦用平字,于調(diào)未葉。若“云中誰寄錦書來”與“此情無計可消除”,“來”字、“除”字,不必用韻。似俱出韻。但“雁字來時月滿樓”,“樓”上失一“西”字。
又:劉青田“雁短人遙可奈何”,“樓”上似不必增“西”字。今南曲只以前段作引子,詞家復就單調(diào),別名“剪半”。將法曲之被管弦者,漸不可究詰矣。
【附錄】
趙長卿《一剪梅·秋雨感悲》:霽靄迷空曉未收。羈館殘燈,永夜悲秋。梧桐葉上三更雨,別是人間一段愁。睡又不成夢又休。多愁多病,當甚風流。真情一點苦縈人,才下眉尖,恰上心頭。
按趙長卿此詞蓋仿易安者。
上一篇: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李清照《蝶戀花》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