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木蘭花慢》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滁州送范倅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等送歸船。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尋常、泥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編年】
《鄧箋》:乾道八年(1172)。稼軒二十三歲,是年春出知滁州。范倅指范昂,乾道六年權滁州通判,八年任滿。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之九》。
【匯評】
陳廷焯《云韶集》卷五:此稼翁晚年筆墨,不必十分經營,只信手寫去,如聞餓虎吼嘯之聲,古今詞人焉得不望而卻步?
同前卷六:稼軒詞如“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又“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又“重陽節近多風雨。”又“秋江上,看驚弦雁辟,駭浪船回。”又“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笑塵勞三千九年非,長為客。”又“樓觀甫成人已改,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生哀樂轉相尋,今猶昔。”又“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又“三十六宮花濺淚,春成何處說興亡。燕雙雙。”又“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又“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皆于悲壯中見渾厚。后之狂呼叫囂者,動托蘇、辛,真蘇、辛之罪人也。
陳廷焯《詞則·放歌集》卷一:一直說去而語極渾成,氣極團練,總由力量大耳。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風水無情”二句為送友言,離思黯然。即接以“秋晚”二句,為行人著想,乃極寫家庭之樂。論句法,渾成而兼倜儻。下闋:“長安”二句,有唐人“歸去朝端如有問,玉門關外老班超”詩意。結處言壯心未已。聞秋雁尚欲以虛弦下之,如北平飛將,老去猶思射虎也。
上一篇:辛棄疾《木蘭花慢》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辛棄疾《祝英臺令·晚春》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