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杏花天[影]》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丙午之冬,發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風日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編年】
沔口,漢水入江處。丁未,即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該詞于此年金陵道中懷念合肥兩姊妹而作,見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卷二。
【匯評】
陳匪石《宋詞舉》:據序“正月二日道金陵”,似“綠絲”、“芳草”決慧眼前之景。然江南春早,青青柳眼實已可見。首句因青眼想到“綠絲”,懸揣桃葉渡江時曾系如此?!傍x鴦浦”本監利地名,然如史達祖“倩詩情、飛過鴛鴦浦”之類,已不作固定之地名用。若以從沔口來,謂指來處說,則下句不銜接矣。蓋全首除“金陵路”三字外,多游刃于虛,即“桃葉”亦金陵故實也。“又將”句折回所見之柳眼,愁人見之,遂為“愁眼”?!芭c春風”云者,愁與春遇,不啻付與之,兼點時令也?!按ァ?,一頓。“倚蘭橈”,是欲去不去、徘徊未定之狀。“更少駐”一轉,則竟擬不去矣。過變先說金陵盛況,是“少駐”之心情。由鶯燕之樂,益形人之苦。鶯燕不知,唯潮水知之一,則“倚蘭橈”時之又一轉念。“滿汀”句推想將來,芳草自綠,王孫不歸,我亦猶是,上承“最苦”,下開“日暮”。末三句說足“苦”字,日云暮矣,欲不去面不能,又不知于何更駐,前路茫茫之感,一轉便收。布局與慢曲略同,而節促音繁,意賅言簡,南宋小令,大率如是。
上一篇:姜夔《夜行船》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姜夔《醉吟商小品》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