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牖有榴柳,梁王長康強。
偏眠船舷邊,載載每礙埭。
六斛熟鹿肉,膜蘇姑枯盧。
這是一首聯句詩,由六個人各人吟一句而成,詩句用疊韻,所謂疊韻,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兩字同一母音(即韻母)者,謂之疊韻。如梁武帝‘后牖有朽(應為“榴”)柳’,‘后牖有’三字,雙聲而兼疊韻(按:“后”屬匣母,即[h],實為[],“牖”、“有”屬喻母,即零聲母字,常記作[y],古代同為喉音“曉匣影喻”一組,故為雙聲。現代漢語則聲母不同,不能算雙聲)。‘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為[u],劉孝綽之‘梁皇長康強’,‘梁、長、強’三字,其母音皆為[ang]也。”即以此詩為例。
蕭衍起首句,“后牖有榴柳”,后窗前有石榴和楊柳,不見有什么寄托,可能是在他們聯句的場所之后窗口確有榴與柳,蕭衍即興隨口而出。這五個字全屬“流攝”上聲“有”韻,它們的韻母相同,皆為[lǒu](不再按國際音標細分)。
劉孝綽聯的“梁王長康強”,內容完全是歌功頌德的諛詞,不過也告訴了讀者此詩聯成的大概時期,應該是蕭衍在代齊稱帝的前夕。此五字用“宕攝”平聲“陽”韻,其韻母都為(ang)。
沈約的“偏眠船舷邊”,是說側臥在船舷旁邊,有點寄情江湖的味道。他是用了“山攝”平聲“先”韻,其韻母皆為(ian)。
庾肩吾的“載載每礙埭”,是根據沈約的詩意而發生的?!败ぁ庇袃山?,一為往來舟舶征榷之所,相等于現代的交通檢查站。一為水上橫木,可以渡人,就是所謂水彴橋(即獨木橋),這兒應指獨木橋。此句意思是說沈約側臥在船舷邊,載著載著總要碰上獨木橋的阻礙的。如果作“征榷之所”講,更有意思,像沈約那樣載在船上,檢查站撈不到一個錢,反而增加麻煩。兩種理解都帶有調侃味道。此句宋代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四引陸龜蒙詩序作“載碓每礙埭”?!绊浴?,舂米用的工具,大概堆得太高了,每遇獨木橋,總是不能很順利地通過。那么調侃的成分減少了??墒撬€是從沈約的“船”上生發出來的,故不失諧謔。此五字用了“蟹攝”去聲“代”韻,其韻母皆為(ai)。
徐摛的“六斛熟鹿肉”,“斛”為古代的量具,原為十斗,據說南宋賈似道改為五斗,解放前用的斛就是五斗。六斛煮熟的鹿肉,簡直是開玩笑。大概是在聯句的酒筵上剛巧有很多鹿肉,徐摛隨手拈來,以混過這刻不容緩的聯句差使,否則,聯不上豈不有失體面。此五字用的是“通攝”入聲“屋”韻。關于入聲,周德清《中原音韻》已派入平上去三聲,現代普通話中更沒有入聲。其韻母大體是[uo?](國際音標)。
何遜的“膜蘇姑枯盧”真有點不知所云,究竟說的是什么意思,只有何遜自己知道,也許自己也不知道??赡苤皇恰俺庙崱倍?。此五字用“遇攝”平聲“?!表崱m嵞附詾?u)。
此詩的價值在于:它是梁武帝揚州同泰寺審音大會的基礎,它透露了在審音大會之前我國的音韻體系已經成熟。另外它提供了古今音變化的座標,我們是以隋陸法言撰的《廣韻》為依據,隋離梁的時代不久,其音系大致相同,如“隊”“代”同用,至今這些字,除入聲一組外,其他都未變,依舊同屬一個韻部,聲調也未變。此詩盡管每句五字全平全仄,其安排也有規則,六句的次序是:仄平平仄仄平。因為是疊韻,所以也無法押韻。
此詩的內容不值得一提,且屬游戲筆墨,但在音韻學上卻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上一篇:《五噫歌·梁鴻》原文|賞析
下一篇:《五洲夜發·陰鏗》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