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作班鷦,有翅不能飛。
搖著帆檣上,望見千里磯。
《歡聞變歌》屬《吳聲歌》,當是由《歡聞歌》演變而來,一如《子夜歌》之有《子夜變歌》。據(jù)《古今樂錄》,此曲結尾有送聲,即加一句“阿子汝聞不”。此歌共六首,有三首與船上生活有關。詩以女子口氣寫,她是送行者,被送者當是她的情人或丈夫,是一位駕船遠行之人。女子于送行時把一腔難舍難分的深情,不是直接傾吐出來,而是化作奇想妙想。情人駕船遠去,希望他早回速回,有什么辦法呢?望見船上的“五兩”(一種候風之物,以五兩羽毛為之,懸于帆檣上,用以辨識風向。此物也稱“伣”),便想到自己應該“刻木作班隹”,這個木班隹,雖然有翅膀卻不能飛動。我遠遠地把它安放在他所駕船的帆檣上,讓它的頭向著并永遠望著我送他出發(fā)之地——千里磯,當他每次抬頭看“五兩”時便會看到這個木鳥,看到這個木鳥的頭向著、望著千里磯,便會想著我,早早駕船歸來。這首詩,便是這位女主人公這樣一場奇妙的心理活動的真實寫照。這一番奇想妙想,是通過具體的物而體現(xiàn)出來的,這個物,又是切合其送行那一剎時的場景的。好詩,往往是一時“興會”,即情、即景、即事湊泊而來,不是挖空心思強作出來的。此詩即有此特點,所以比說上一大篇惜別之情、苦思之念還真切感人,而且詩味很濃,又顯得十分生動活潑。
上一篇:《橘詩·虞羲》原文|賞析
下一篇:《江上曲·謝脁》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