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蕩奇俠傳》
【本書體例】
張學謙著。93回。54萬字。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故事發生在明朝正德年間。德州管轄內有一鎮子,名叫蔡家鋪子。這一日,鎮中大戶人家、本鎮鎮主蔡濤設宴慶六十大壽,各路好漢紛紛前來祝壽。其中有一位是都察院總督御史,兼兵部侍郎王守仁。他為人清正,嫉惡如仇。只因奉皇命尋找被盜的圣旨、尚方天子劍、代天巡狩如朕親臨金牌,又被封為“三寶”欽差。王守仁來到蔡家壽宴中,實則是為明察暗訪,捉拿刺王殺駕的賊寇。同行者還有武林高手,人稱神刀無敵八方老俠陳恩,及三個徒弟。不想蔡濤設宴另有他謀。只因蔡濤四子為非作歹,曾被王守仁所殺,他懷恨在心,欲意為此子報仇。
宴上王守仁被蔡濤毒煙熏“死”,陳恩等弟子見義勇為,又引出本書主人公:蔡芳,人稱賽孔明、滑稽道長游蕩俠客。
王守仁的正直,成了五岳蓮花門淫棍、盜賊的眼中釘。寧王朱宸濠在九宮山招兵買馬,圖謀奪取皇位,也視王守仁為肉中刺。因此,五岳蓮花門賊人,趁王守仁查辦保定府時,盜走了圣旨、尚方劍和如朕親臨金牌,并與九宮山賊人勾結,欲置王守仁于死地。以游蕩奇俠蔡芳為首的老少英雄,綠林豪杰,輔佐王守仁,明察秋毫,千方百計地尋訪,找到“三寶”。在老一輩劍客的幫助下,與海笑、十八羅漢、黃云等賊寇,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斗爭,歷盡艱險,終于奪回了“三寶”。
為除奸臣、九千歲劉瑾,蔡芳在午朝門外設下卜臺,引起正德皇帝的注意。蔡芳趁機遞交了劉瑾與人的秘信,戳穿了賊臣的假面,至使皇帝明斷是非,雪冤案,赦免被誣害的王守仁無罪。
中國古代宗教之一的道教,在武功上講求“以柔克剛”,于是創造出的太極拳、太極劍等外柔內剛的武藝。
《游蕩奇俠傳》一書的主人公蔡芳,不僅從武功上效法此路,身為老道,他更在精神上吸取精華,巧用“不戰而驅人之兵”的戰術,除惡揚善,成為江湖上獨具魅力的俠士之一。
蔡芳三歲喪父,七歲喪母,孤苦伶仃,但自小聰明過人。只因天下窮人一條心,鄉里人將他送到觀中幫工。先生安祥教之八年功課,學得滿腹經綸,才華出眾,出口成章。后蔡芳為尋生路投門到松楊觀,做一名道士,拜黃福年為師,學得十八般武藝,又拜鐵善寺凈心學得硬功。之后他走南闖北,行俠仗義,人稱賽孔明滑稽道長游蕩俠客。因為他抬頭一個見識,低頭一個故事,眼珠一轉一個道道,從不吃虧上當,因此叫他賽孔明。因其貌不揚,說話滑稽詼諧,又叫滑稽道長。因他處事公正,武藝高強,東游西逛,便叫他游蕩俠客。
在闖蕩江湖的眾英雄中,蔡芳長得三分象人,七分象鬼。心地善良。他將俠膽與樂觀勇敢集于一身,是作者為讀者塑造的一個似人似仙的理想人物。他相貌的丑陋,更增添了他自身的神奇色彩。作者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夸張的想象,將其神機妙算描繪得躍然紙上。成為窮苦人心中的能人、偶象。兇險處他如神兵天降,嬉笑怒罵中不戰自勝。這樣寫來,既增添了小說的幽默氣氛,又增強武俠小說的娛樂成份。我們不禁為蔡芳一句句機警的道白,一次次生動的智取而拍手稱絕。
蔡芳“善面鬼”的形象,比書中才貌雙全,武功高強的小生卞喜更討人喜歡,耐人尋味。他在與敵手周旋之中,從不作盲目而徒勞的努力,而是膽大心細,能攻能守,有理有節。如第九回中“施巧計蔡芳斬三冠”;第三十五回“賽孔明大唱空城計”等。他與人交鋒,慣用后發制人的策略,即使在唇槍舌箭之中,做事也能保持頭腦的清醒和靈活。
雖是一名出家道士。但他吸取了道家以柔克剛的戰略,卻拋棄了道家的所謂“無為”學說,拋棄了消極避世、無是則空。無論從他成長的路程,還是游蕩江湖的奇俠風度來看,他都是樂觀向上,笑對人生的人。這也許才是他立于武林不敗之地的真正緣由。
上一篇:《游劍江湖》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湘妃劍》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