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蒼山恩仇記》
【本書體例】
吳越著。40回,55萬8千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7月版。
清朝末年,在浙江南部縉云縣壺鎮旁的吳石宕,生活著一族姓吳的石匠,他們祖孫幾輩都是靠先人傳下來的采石手藝謀生。
咸豐十一年,吳石宕的石匠們正在縉云城外動工修建“同善大橋”時,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部入浙,石匠們紛紛回村躲避戰亂,只留下老石匠吳紹周和孫子吳本良看守大橋工程。太平軍殺富濟貧、除暴安良的英雄行為感動了祖孫二人,他們自愿承擔了為太平軍帶路的任務。之后,太平軍兵敗退出浙江,壺鎮團防局總辦呂慎之想以大屠殺來警嚇縉云縣人,便在未峻工的同善橋上連殺了八十多名太平軍傷病員及十幾個“通匪”的百姓。縣官王澤民下令留下吳氏祖孫,并且命令吳石宕的石匠們繼續修建同善大橋,以贖吳紹周“帶路之罪”。大橋完工后,王澤民沒有付給吳石宕人一厘的工錢,吳紹周還在獄中奇怪地暴斃。
一個路過壺鎮的上海人病倒在蛤蟆嶺上,幸被吳本良所救。這個人名叫劉浪,是一位武林高手,早年曾參加過小刀會和太平天國運動。病好以后,劉浪在吳石宕住下,并開始教吳本良等二十幾個吳石宕青年習武。林村的財主林國棟設計坑害劉浪,為了不牽連吳石宕的窮苦人,劉浪被迫答應到林宅當了武術教師教授林家的林炳、林煥兩位少爺武藝。劉浪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依舊常回到吳石宕指點吳本良等人。
同治十一年,縉云縣開考“武秀才”,三場比試,吳本良技壓眾人,但林炳買通了官府從中做梗,使他自己名列榜首,而吳本良名落孫山。以后,林炳又到杭州應考,中了州府的第三十六名武舉,并立即回鄉娶親,他還設毒計,害死了授藝恩師劉浪。
林國棟在蛤蟆嶺上順手牽走了吳本良家的大黃牯,吳家登門去找,林家死不認帳,兩家發生了爭執,最后動手火并。吳立志、吳本善父子被林家打死。林國棟夫婦也在火并中相繼喪生。這場官司打到了縣里,林炳花了一千六百兩銀子買通了縣官金雞太爺,欲置吳本良于死地,還抓了吳本良的好友雷一鳴,并對他們二人施以重刑。
吳石宕人再也壓抑不住這積壓了十來年的怒火,他們在吳立志的帶領下,聯合了雷一飛等弟兄夜闖縣大牢,營救吳本良、雷一鳴,并與綠營兵在大街上打將起來。吳本良被縉云守備梅得標劫回,眾人則沖出了城門,高高地舉起了起義的大旗……
作者在我們眼所展示的是一幅悲壯的生活畫面:在那烈日炎炎的采石場上,那些赤裸著上身、汗如雨下的石匠們,有的在艱辛地敲擊著頑石,有的在吃力地搬運著沉重的石塊……在清末那樣黑暗的時代,整日辛苦的勞動并不能換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些生活在浙南小山村里的人們,僅僅是衣堪蔽體、食將果腹。他們遭受著那些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層層地、殘酷無情地盤剝。這些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達官貴人們是不能容忍吳石宕人有絲毫反抗的。
一個路過壺鎮的外鄉人,不僅教會了勞苦的吳石宕人舞刀弄槍,也同時點燃了他們心底的抗爭之火,而他卻被地主用毒計害死。隨著吳立志、吳本善父子的慘死,吳本良、張二虎等的入獄,吳石宕人不再沉默了,他們挺起了胸膛、拿起了刀槍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這個發生在清末浙南山區的故事,經作者的妙筆點染,有如一首悲愴的敘事詩,極易與讀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在作者的筆下,浙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各具神韻,眾多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
劉浪是書中的一個關鍵人物,他出生在上海市郊區青浦縣塘灣鎮,父親是一位鐵匠。劉浪幼時便投師學藝,拳腳、兵刃功夫都十分了得。在那個黑暗的社會中,窮苦人是不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的,有時就連活下去的希望都很渺茫。劉浪是個有血性的漢子,他對惡人當道的朝廷、貪官污吏橫行的現實早已絕望,年輕時就參加了義軍,高舉反清的旗幟。后來,他又率部加入了太平軍,東征西殺,屢立戰功。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后,劉浪便開始了四處流浪,他靠著打零工,徒步穿過了福建,進入了浙江。劉浪真可稱是: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且不說他高強的武藝,卻說他在慶祝林炳得頭名武秀的筵席之上,與林步雪、呂慎之等的那一篇評說廉頗、藺相如的宏論,實可謂:見解獨到,文采飛揚。
文武雙全的劉浪在吳石宕人的眼中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全村人的主心骨。而劉浪從太平軍將帥到漂流四方的匠人這一段的閱歷,也使吳石宕人了解了官府、了解了壺鎮,以及縉云縣以外的世界。他的被害對于吳石宕人的震動是極大的。從此,勞苦的石匠們開始有了反抗的意識。作者對劉浪的描寫是十分成功的,從他的言談行動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沉穩與剛毅。這就使這一人物具有了一種成熟的、男性的魅力。
作者在小說中十分注重對環境和景物的描寫,并賦予景物與環境非常濃厚的感情色彩,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拔劍起蒿萊》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拳魂》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