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宋金元·凌虛臺記》簡析
蘇軾著。見《東坡全集》,收于《古文觀止》。凌虛臺為鳳翔知府陳希亮所筑,時作者任鳳翔府簽判,臺筑成后,應陳之請寫了這篇記文。文章先寫建臺的經過。當時陳希亮為了能登高遠眺山景,便筑一土臺。登臺而望,眼前豁然開朗,只見群山“踴躍奮迅而出”,似有飄然凌虛之感。于是取名為“凌虛臺”。繼而就臺之興廢發出一番議論。作者認為,世上萬物“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就凌虛臺來說,前人無法知道后來會有此臺;就臺上所展現的古時六宮陳跡來說,過去這些皇家宮苑何等“宏杰詭麗”,與此座土臺不可同日而語,現今已成為一片“破瓦頹垣”,說明這座小土臺亦不能永存,人事得失,更不可捉摸。若要永存于世,似在外物之外。結尾提出問題,引而不發,令人回味再三。全篇緊扣“凌虛”二字,由實而虛,以古論今,有較強的哲理色彩。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決壅蔽》簡析
下一篇:《當代散文作品·刑場上的婚禮》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