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竹枝詞
①樂府篇名。見《樂府詩集》卷八一《近代曲辭》。原為巴、渝(今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顧況、白居易、劉禹錫等依其聲改作新詞,內容多寫風土人情和男女相思,形式為七言四句,語言通俗,音節諧美,近人劉師培稱之為“七言絕句之變調”(《論文雜記》一五)。其中以劉禹錫所作最為著名,并盛行于世。后代仿效者很多,且用作詞調名。②唐組詩名。七絕。劉禹錫作,見《劉禹錫集》卷二七。共兩組,一組為九首,一組為二首。作于長慶二年(822)。其時劉禹錫任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刺史,當地流行民歌《竹枝》,他認為“雖傖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艷”(《竹枝詞九首引》)。于是仿效屈原《九歌》而作《竹枝詞》。或寫當地風物,或詠男女愛情,情味雋永,音調瀏亮,富有民歌風味。宋黃庭堅贊曰:“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詞意高妙”,“奔軼絕塵”(《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六)。其中以《竹枝詞九首》其二“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和《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兩首尤為著名。前首興中有比,比中有興,形象地寫出女子對戀人既熱烈相愛又憂慮其易情的復雜心態。后首運用諧音雙關手法,以天氣的“有晴”、“無晴”捉摸不定,描寫女主人公無法確定對方戀情的迷惘不安心理。兩首都寫得情真意切,語語可歌,極富美感。明謝榛評“東邊”二句曰:“措詞流麗,酷似六朝。”(《四溟詩話》卷二)劉禹錫《竹枝詞》對后世影響頗大,宋代蘇軾、葉適、元代楊維楨、清代鄭燮等人均有仿作。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章孝標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竹里詩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