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雜說(四)》簡析
又名《馬說》。韓愈著。見《昌黎先生集》,收于《古文觀止》。是一篇著名的寓言體雜文。寫作年代不詳,當為作者屢遭貶斥后所作。通篇以馬為喻,沉痛地慨嘆當世人才橫遭壓抑的悲慘境遇,尖銳地抨擊封建統治者的愚昧昏聵:既不能發現人才,愛惜人才,又不能培養和使用人才,從而為當時不得志的下層知識分子作不平之鳴,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落寞失意的感慨。文章以“世有伯樂”起筆,但所敘千里馬之遭遇,反襯出世上并無伯樂的嚴酷現實。文中句句寫馬,處處指人:“策之不以其道”,暗喻自己無辜受貶;“食之不能盡其材”,借指自己祿位低微,未能盡施抱負;“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譏諷在上位者不解自己鳴不平之意,寓意甚深,激憤之情溢于言表。行文極為精煉,一氣貫注而又騰挪跌宕,有尺幅千里之勢。
上一篇:《散文·兩漢·朱買臣傳》簡析
下一篇:《散文·杜鵑》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