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作品·杜鵑》簡析
郭沫若著。發表于1937年1月20日《立報》,收于《沫若文集》第7卷。這是一篇托物寓意的雜文。文章先寫杜鵑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美好的形象,它在詩人筆下“成為愛的象征”、“民族的感情”,并影響到“東方諸國”。隨后筆鋒一轉,說它形貌丑陋,秉性“專橫而殘忍”。它把鶯“擠出巢外”,“獨霸著母鶯而哺育”,而“鶯受鵑欺而不自知”,令人可悲。然后借鳥喻人,對那些與鶯一樣“不自知”的人們痛下針砭,揭露那些欺世盜名的“人面杜鵑”的吃人本質。最后,作者堅信人民群眾必將覺醒,起來推翻“人面杜鵑”的暴虐統治。此文寫于我國正處于民族危機的深重災難之時,作者身居日本,心憂祖國,在文章中對帝國主義的殘忍本性予以無情的揭露,以喚起國人的覺醒,具有強烈的戰斗性。全篇采用欲抑先揚和借物喻人的寫法,見解獨特,構思新穎,耐人尋味。
上一篇:《散文·唐代·雜說(四)》簡析
下一篇:《散文·楊柳》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