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天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舊說云天河與海通。[1]近世有人居海渚者,[2]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赍糧,[3]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4]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5]”竟不上岸,因還如期。[6]后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7]”
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注釋】 [1]天河:即銀河星系,由大量恒星組成,呈銀白色帶狀,形如長河,故名之?;蚍Q天漢、銀漢、星河、云漢等名。 [2]渚(zhu 主):水邊小塊陸地?!稜栄拧め屗罚骸八锌删诱咴恢蓿≈拊讳??!盵3]赍(ji 積):攜帶。 [4]次:停留處。 [5]蜀郡:今四川成都。嚴君平:名遵,蜀人,西漢時著名隱士。終生不肯為官,為揚雄所推重。成帝朝, 卜筮于成都市肆,日得百錢以自養,即下簾閉戶讀《老子》,著書十余萬言。今存《老子指歸》七卷。 [6]還如期:此處即指開頭所謂“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 [7]牽牛宿:星官名,又稱牽牛,俗名牛郎星、扁擔星,即河鼓二,系天鷹座主星,位于銀河系南,與河北的織女星隔河相對。夏秋夜空??赏?,呈白色,極亮。
【譯文】 從前傳說天河與大海相連通。近來有在海邊小洲居住的人們,每年的八月即乘著木筏子往還,不違期限。有一人有奇志,在木筏上搭了個高大的棚子,多帶干糧,乘筏而去。十來天里還能觀看到日月星辰的升沉起落,后來便茫茫忽忽地分不清白天黑夜了。行了十多天,忽然到達一個地方,有城和外城樣的東西,房屋很整齊。遠遠望見宮內很多織布的婦女,見到一男子牽著牛在河邊小洲飲水,牽牛的人就吃驚地問他:“什么原因來到這里?”這個人便說清全部來意,并且問這兒是什么地方,回答說:“您回去后到蜀郡訪問嚴君平便知曉了?!边@個人就不再上岸,因而按期歸還。后來到蜀郡,請問嚴君平,說:“在某一年某月日,有客星進入牽牛宿的地方。”計算年月,正是這個人到達天河的時間。
【總案】 牛郎織女的神話與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祝英臺、白蛇許仙并稱為我國四大民間故事,而它的起源也許是最古老的。早在《詩·小雅·大東》里,就有“跋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的句子,分別將之想象成織婦和牽牛人的具體形象,盡管二者之間還毫無關連,更談不上夫妻了。但是,在后來長期的流傳演變過程中,勞動人民依據現實生活和自己的理想,不斷豐富補充它的情節和內容,使之漸趨完整,終于形成為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氣息的故事。就現存資料來看,在西漢之際,牽牛和織女已由兩顆星被傳說為兩位神人,并具有某些具體情節了。如《淮南子·俶真訓》說:“妾宓妃,妻織女。”班固《西都賦》也稱:“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云漢之無涯?!碧啤だ钌谱⒁稘h宮闕疏》云:“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牽牛、織女像。”(據《漢書·武帝紀》,昆明池建于武帝元狩三年)而到了東漢末期,這一故事便基本定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蔡邕《青衣賦》:“悲彼牛女,隔于河維”,曹植《九詠注》:“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等,都給這對夫妻的愛情涂上一層深惋的悲劇色彩。本篇雖然屬于牛女故事基本完成后的作品,但在情節安排上卻別辟蹊徑。它保留了牛女耕織這個相對穩定的故事基礎——其實是當時農村現實生活的反映,卻從下界有人探奇、乘槎至天河的所聞所見的角度表現出來,就帶有新奇神秘的意味。結尾訪嚴君平、客星犯牽牛云云,更平添了迷離惝恍的一筆,從而為我們顯示出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在發展演變進程中的另一條線索。后人又將之和張騫出使西域的史事混淆起來,如杜甫《秋興八首》之二:“奉使虛隨八月槎”、宋·張伯端《修真十書·悟真篇》:“張騫乘槎自黃河逆上,至天河女宿之度”等皆是,亦真亦幻,興趣無窮,成為人們常常征引使用的典故。本篇語言較為質樸,但描寫比較細致,敘事也錯落有致,更主要的在于它有著一個美麗的神話背景,所以能引發人們更多的想象和尋味,為之增添了其本身原來并不具有的動人色彩。
上一篇:清尊錄《大桶張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諧鐸《奇女雪怨》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