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僉載《郭純·王燧》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郭純
東海孝子郭純喪母,[1]每哭則群鳥大集。使檢有實,旌表門閭。[2]后訊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餅食于地,群鳥爭來食之。其后數如此,鳥聞哭聲以為度,[3]莫不競湊,非有靈也。王燧
河東孝子王燧家,[4]貓犬互乳其子。州縣上言,遂蒙旌表。乃是貓犬同時產子,取貓兒置犬窠中,取犬子置貓窠內,飲慣其乳,遂以為常,殆不可以異論也。自知連理木、合歡瓜、麥分歧、禾同穗,[5]觸類而長,實繁其徒,[6]并是人作,不足怪焉。
【注釋】 [1]東海:郡名。隋煬帝大業初改海州置,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云港西南海州鎮)。 [2]旌表:用立牌坊或賜匾額的方式加以表彰。封建時代,對于忠孝節義的人,朝廷常特賜此種榮耀。唐·李延壽《北史·隋煬帝紀》:“義夫節婦,旌表門閭。” [3]度:此處為“信訊”、“標志”之意。 [4]河東:古縣名。隋文帝開皇年間分蒲坂縣置,舊治位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 [5]連理木:兩棵樹的樹條連生在一起。合歡瓜:瓜蒂連在一起的雙生的瓜。麥分歧:一根分生兩支梗。禾同穗:兩穗同生于一支禾頭。按,以上四事,舊時常被視為天生的祥瑞。 [6]實繁其徒:意思說這類人實在是太多了。徒,徒眾,此語出自《書·仲虺之誥》:“寔(同“實”)繁其徒。”
【譯文】 東海地方的孝子郭純喪母,每次到墳前哭都有許多鳥兒聚集了來,州刺史查實有其事,就上奏朝廷在門閭立牌坊以表彰他的篤孝。后來經過訪察才知道,這是每次孝子哭的時候,就把餅食撒到地上,群鳥即爭著飛來吃,后來成了習慣,鳥兒以聽到哭聲為信號,沒有不搶著飛聚來的,并非有什么靈異。
河東地方孝子王燧家里,貓和狗相互哺乳對方的幼仔,州縣地方官上奏朝廷,王燧于是得到賜旌匾進行表彰的榮耀。其實這事是他家的貓和狗同時生了仔,就將貓的仔放在狗窩里,將狗的仔放在貓窩里,貓狗幼仔習慣了吃母狗母貓的奶汁,便以為正常,完全不能認為是異常的祥瑞啊。自知連理樹、雙生瓜、一根分長兩麥、兩穗同在一禾等事,依照這類現象推演下去,都是人力矯情弄假所成,不值得稱奇夸贊。
【總案】 史傳稱“(張)鷟下筆敏速,言頗詼諧”,在本書和他的另一種長篇傳奇小說《游仙窟》里都不乏此等筆墨。但是,人們如果認為他只有這一種文字,那就錯了。從前面所選的兩篇《王弘義》、《何婆》以及本處的兩篇看來,他為人既有嚴正剛直的一面,筆鋒也頗為銳利,揭發社會弊端毫不容情。像那些假孝子所搞的欺騙勾當,一旦敗露真相,實在是可鄙又可笑。推而言之,常常被宣揚為祥瑞吉兆的連理木、合歡瓜之類,焉知不是這類行徑的重演?所以作者說:“觸類而長,實繁其徒,并是人作,不足怪焉”,這結論是一點也不錯的。
喬力
上一篇:世說新語《鄭玄家奴婢》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野人閑話《野人閑話》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