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雜記《相如死渴》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1]居貧愁懣,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陽昌貰酒,[2]與文君為歡。既而文君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遂相與謀,于成都賣酒,相如親著犢鼻裈滌器,[3]以恥王孫。[4]王孫果以為病,乃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5]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6]長卿素有消渴疾,[7]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痼疾,[8]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為誄,[9]傳于世。
【注釋】 [1]司馬相如:相如(前179—前117),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去梁;以工辭賦得武帝召見,用為郎,曾奉使西南,后為孝文園令,以賂失官,卒于家。卓文君:蜀郡臨邛人,富商女,美貌,喜音樂,時縣令王吉偕司馬相如來訪,文君正寡居,相如席間以琴音挑之,文君遂乘夜與之私奔歸成都。 [2]鹔鹴(su shuang訴雙)裘:用鹔鹴羽毛織成的外衣。鹔鹴,鳥名,又作“鹔鷞”,大雁之一種。宋·羅愿《爾雅翼·釋鳥》:“鹔鷞,水鳥,蓋雁屬也。高誘注《淮南子》云:‘長脛,綠色,其形似雁。’”貰(shi世),賒欠。 [3]犢鼻裈(kun坤):一種圍裙,因其形短小如牛犢鼻,故名之。裈,原指褲。 [4]王孫:卓王孫,臨邛富商,文君父親。 [5]眉色如望遠山:謂文君眉毛秀麗,深黑彎長,就像遠處天際上的山巒一樣,故后人稱之為“遠山眉”。按,《西京雜記》的這個比喻很有名,后世詩詞每以稱美人之眉,成為常用的典故,如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 “眉斂遠山青,鬟低片云綠”、韓偓《生查子》詞:“繡被擁嬌寒,寒山正愁絕”、牛嶠《酒泉子》詞:“鈿車纖手卷簾望,眉學春山樣”、歐陽修《洛陽春》詞:“繡簾閑倚吹輕絮,斂眉山無緒”等,不勝枚舉。 [6]越禮:超出禮教規范的許可。此指卓文君私奔相如事。 [7]消渴疾:糖尿病。 [8]痼疾:久治難愈的病癥。此處謂相如悅文君美色,與她歡愛無度,不能自節,故犯此病。 [9]誄(lei壘):祭文的一種,記敘死者生前的德行以示哀悼之情。
【譯文】 司馬相如起初和卓文君一齊私奔返回成都的時候,生活貧困心情愁煩郁悶,就用所穿的鹔鹴裘給商人陽昌做抵押賒酒,與文君聊以為歡。既而文君抱著脖子哭泣,說:“我平生富裕充足,現在竟用衣裘去賒酒!”于是互相商議設法,在成都賣酒,相如親自穿著短圍裙洗刷器具,借以羞辱卓王孫。王孫果然感到恥愧,就給了文君許多財物,文君便成為富人。文君美麗,雙眉色形看去像遠山似的,臉頰常常如芙蓉花,肌膚柔滑細膩好比脂肪。十七歲便寡居,為人放蕩不拘多風流,因而喜歡相如的才情有了越規行為。相如平素患消渴病,待回到成都,愛戀文君的容貌美佳,于是引發成頑癥,遂作了《美人賦》,想用來自我諷諫警誡,然而最終也不能悔改,最后因為這種病死去。文君為他作誄文,流傳在世。
【總案】 關于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的風流韻事,具載于《史記》、《漢書》中的相如本傳,流布極廣,歷來被騷人墨客們推為美談。本篇敘述的卻是他倆同赴成都后的一些生活情況,就不再那么富于浪漫情趣,而是彌漫著嚴峻的社會現實色調。因為最初的追歡逐樂的熱潮消退以后,隨之而來的便是司馬相如觸目驚心的貧窮境況——《漢書》本傳上說他“家徒四壁立”——可以想象,這種衣食難繼的困窘狀態對于從小在富足舒適中長大、生性輕浮的卓文君來說,是一個很難渡過的難關。果然,她“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相如解裘換酒,本意是與她為歡,不料反到徒增憂愁!處此進退維谷、萬般無奈之中,卓文君只好回過頭去,用威脅、卑俗的手法來對付那當初堅決反對她私奔相如、固守封建禮法的父親了。這一著頗為有效,身為富翁大賈的卓王孫丟不起人,“乃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小說中通過經心選擇的這兩個細節,生動鮮明地刻畫出文君的性格,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之對“放誕風流,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的卓文君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
喬力
上一篇:志異續編《白泰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世說新語《祖士少》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