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陳衎
雨花堂細草綿軟如茵,坐臥其上,不見泥土,他山所無也。攝山往祖堂,磴道幽甚。清涼寺前,草坡平曠,極宜心目。弟于數處,皆時游憩;內養不足,正借風景淘汰耳。
——《大江草堂集》
〔注釋〕 雨花堂:位于南京市雨花臺。 茵:坐墊。 攝山:登山。 祖堂:山名,在今南京市江寧區南45里。 磴(dèng):山道石階。 清涼寺:位于南京市清涼山。 內養:內心涵養。 淘汰:洗滌。
人類自身生活離不開自然界,而當人類與自然緊緊地融合在一起的時候,五彩繽紛的自然界,以它偉大而又無限的魅力,毫不吝嗇地賦予人類以新的生機。當一個人精神抖擻,意氣奮發,帶著生活的沖動和亢奮,走向大自然時,一定會感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那樣的可愛。當他滿腹憂慮、精神萎靡而面對著無限的大自然時,那嶙峋的山峰,潺湲的流水,葳蕤的草木,一切自然的美的誘惑,或許會撞擊關閉已久的空寂的心扉,激起昔日的生活勇氣。
說不清在什么時分作者悄悄地出游,這位“內養不足”的主人公,似乎懷著淡淡的失意。不難看出,他的步履并不輕盈,他的面容仿佛帶著幾絲憔悴和苦澀,心境可能是那么的不平靜,然而他并非完全沮喪。他懷著痛楚和希冀,尋求著大自然的慰藉和撫愛,以淘汰心中的憂郁和失落。
不能說他在消極地游蕩、排遣,他是在默默地進行心理的自我調節。他漫步經過雨花堂,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碧綠松軟、不雜泥土的細草坪,柔嫩葉莖,仿佛透發出一股特有的清香。經不住碧草的誘惑,他靜靜地在草地上坐了下來,似乎在思索著什么。也許他想消除各種雜思亂念,換取此時此刻心靈的安寧,努力求得片時的輕松。他盡興游賞,顯得有些疲憊,不由得伸展四肢,舒適地躺臥在草坪上,細軟的草葉,刺扎著他的頸部。鼻中嗅到的是具有自然氣息的草香,仰面是一片無垠無際的蒼穹,這大自然的美妙,勾起他豐富的聯想。休憩之余,重又激起游興,他起身沿著通往祖堂的山路石階,登山攀援。幽靜而曲折的山道,此時對他來說,又顯得別有一番情趣,仿佛是通向回歸大自然的自由天堂之路。寂靜的山境,不時地能聽到他登山的喘息聲,還夾著幾分興奮和舒暢。當他經過清涼寺前,坦平的草坡顯得格外的開闊,他的心靈完全陶醉了,身心完全開放。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沉浸在自然中的生命,又是那樣地讓人感到珍惜。作者雖然沒有用語言來點破,然而從“極宜心目”的無聲的文字中,分明感受到了作者內心對自然和自身生命的無限的愛戀。
上一篇:《與人書·〔清〕顧炎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與元美先生·〔明〕屠隆》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