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見獵犬有感·宋琬
秋水蘆花一片明,難同鷹隼共功名。
檣邊飯飽垂頭睡,也似英雄髀肉生。
清初,統治者對知識分子采用了兩手政策,一手是大興文字獄,血腥屠殺;另一手就是籠絡利用。宋琬的這首詩借舟中獵犬的形象,揭示了清初被清廷羈縻的知識分子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不平和他們志不獲展的遲暮之感。
詩的第一句描寫了一個極廣闊的背景:浩浩秋水,茫茫蘆叢,明月一片。“秋”字不僅是時間概念,且暗示了此時正是各種飛禽走獸膘滿體壯之時,也正是獵犬鷹隼勁健有為之時。
“難同鷹隼共功名”,第二句詩意陡轉,寫舟中獵犬的可憐和可悲。一個“難”字,寫出了獵犬的不平和怨憤,獵犬沒有如鷹隼一樣海闊天寬,乘時運勢,建立功名,不是它“不能”,而是主人“不許”。也許獵犬也曾試圖任性而為,施展才干,但等待它的是斧鉞加身,囹圄囚禁,直到它噤若寒蟬,服服貼貼。
三四句寫馴服后獵犬的狀況:“檣邊飯飽垂頭睡,也似英雄髀肉生。”獵犬的活動場所本該是原野獵場,如今卻是船角檣邊;獵犬的本性和才能本應馳騁奔突,如今飯飽之后只能垂頭酣睡。“垂頭”二字極為形象地描寫了獵犬無所事事和懶散委頓的現狀。髀(bí)肉,大腿肉。漢末,劉備久住荊州劉表處,一次看到自己大腿肉生,慨然流涕,劉表驚問,劉備說:我過去身不離鞍馬,大腿皆為健肌,如今久不馳騁,髀肉復生,日月逝去,老將至矣,而功業不成,故為此悲傷。詩人借用此典,是為獵犬悲哀嘆惜,它終日飽餐無為,必定會腰圓臀肥,失去它追鷹逐兔的英雄本色,還要消蝕掉建功立業的意志和抱負。
這首詩通篇為詠物寫法,但不是詠物詩,正如題目所言“觀舟中獵犬有感”,詩人是借舟中犬而發自己的感慨,這是對清廷羈縻政策的實質的體現:它不是要人才有所作為,而是要人才為我所用,清廷的豢養士人,就如漁人的舟中養犬一樣,都是扼殺天性、才性的殘酷擺布。宋琬的這種認識在封建社會是深刻的,而他借舟中犬道出這種認識,手法也是很巧妙的。
上一篇:江湜《舟中二絕》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施閏章《舟中立秋》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