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出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古人善于言情,轉意象于虛圓之中,故覺其味之長而言之美也。”陸時雍還強調詩歌要“意象玲瓏”,反對“意象蒙茸”。“意象”一詞,淵源于《周易·系辭上》:“圣人立象以盡意。”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首先使用這一概念:“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唐代王昌齡、司空圖等人在詩論中沿用。陸時雍這里說的意象,指古人詩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它包括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的統一。陸時雍要求意象應虛圓。虛,不泥于具體事實,要給人留下想象的余地。圓,玲瓏透剔,渾然一體,沒有贅詞。這樣的藝術形象,內涵既廣,又渾厚完美,容易激發人的聯想,“故覺其味之長而言之美也”。
上一篇:《轉喉觸諱》詩詞評論技巧
下一篇:《轉益多師》詩詞評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