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剛,天下至柔馳騁天下至堅
原典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三章》
譯釋
天下最柔軟的事物,能影響天下最剛強的事物,沒有實體的事物能穿越?jīng)]有間隙的事物。我因此懂得了不執(zhí)著于名的“無為”的好處。恐怕天底下沒有什么能比得上這無言的勸教,“無為”的好處了。
在老子看來,“柔軟”發(fā)揮出來的作用在于“無為”。水是最柔軟的東西,但卻能穿山透地,所以老子用水來比喻以柔克剛的道理。
解讀
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往往是最堅韌的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些“以柔克剛”的故事,比如以委婉機巧的話語或者低調(diào)的行為舉動化干戈為玉帛,化解一場沖突,歷史上的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故事就是明證。在老子看來,“柔”不是退縮和懦弱,而是一種非常偉大的進攻力量,是適當?shù)牡妥藨B(tài),是一種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很多時候,當我們發(fā)現(xiàn)以“剛”的方式難以取勝時,不妨轉(zhuǎn)化思維,以“柔”的方式“曲線救國”。當西伯侯姬昌被紂王囚禁時,他并沒有像丞相比干那樣痛斥無道的昏君,而是韜光養(yǎng)晦,積攢力量,最終得以逃脫魔掌,重整山河,滅掉商朝;當孫臏受到迫害后,他明知義憤填膺地責備龐涓毫無意義,所以采取了一種“裝瘋賣傻”的行為,麻痹龐涓,以求生存,最終在時機到來時報了自己的血仇;司馬遷低姿態(tài)求得腐刑代死刑,從而獲得生存機會,完成了被人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些事實都在不斷地證明,“柔”并非軟弱,并非茍且偷生,有失氣節(jié),實則是一種高層次的處世策略。
做人也是如此,以柔的方式不露鋒芒地、溫和地待人,可以融化一切粗魯、暴躁、急迫的情緒。不論男人還是女人,用溫柔的“文火”慢慢地熬煮,再生硬粗糙的人也會受到感染,卸下“盔甲”。
某朝,有一位刺史年紀輕輕便身居高職,這讓他手下的一名武官十分不服。
有一次,刺史的貼身小仆遇到急事騎著快馬當街而過,正巧從那位武官的身旁跑過,沒有下馬向他請安,這在當時是極為失禮的行為,不過也算不上是什么大的罪過。但在武官看來這恰好是一個給刺史難堪的好機會,于是他盛怒策馬,飛奔著向前追去。追到小仆一把將其拉下馬來,不容分說,揮起手中的馬鞭把小仆抽了個皮開肉綻。打完了人,武官還提著馬鞭,親自上門拜訪刺史假意謝罪,說:“我私自懲戒了您的小仆,您將我驅(qū)逐吧。”
武官之所以這樣說,就是想讓刺史為難。其一,假若刺史因為自家小仆被打,而同意了他的請辭,就難逃公報私仇之嫌;其二,如果刺史將他留下,就屬于敗給他一招。然后,刺史是這么回答的:“奴才見了官人不下馬請安,應該挨打,也可以不挨打;官人打了奴才,可以因此離去,也可以不離去。”意思是說,打人與否,全在武官的個人涵養(yǎng);而辭官與否,也全憑武官的個人選擇,這件事歸根結(jié)底與刺史沒有什么關(guān)系。
問題又被拋回了武官那里,讓他一時間竟不知所措,如果因此而辭官,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實在不值;可如果自己不辭官,厚著臉皮留下了,結(jié)果還是自己被刺史壓過了一頭。左思右想,他無計可施,只得默默離開,從此安分當職,不再找刺史的麻煩。
武官和刺史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方法,武官懷揣嫉妒心理,沖動易怒;而刺史溫和待人,冷靜思考問題,面對武官的攻擊沉著應對,最后使得武官無言以對,敗下陣來,也有力地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由此可見,刺史從頭到尾都沒有表現(xiàn)出強硬的態(tài)度,而是始終保持一種如水般的柔和,寥寥數(shù)語就讓自己立于了不敗之地,運用的正是“以柔克剛”的道理。假若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平就要與人硬碰硬,最后的結(jié)果就可能是兩敗俱傷。
做人如水,雖然柔弱,卻不軟弱。也就是說,待人接物時所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是柔弱溫和的,但內(nèi)心卻是強大的。之所以要把強大堅硬的一面隱藏起來,就是為了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避免“硬碰硬”,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溫和待人的,所以我們就要從自身出發(fā)去做到這一點。當你和和氣氣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會比暴躁盛怒時發(fā)泄的言辭更容易讓人接受,這樣不僅能使他人免于受到傷害,也能使自己免于受到誤解。
一位村婦內(nèi)心充滿煩惱,到山上請大師為她解開心結(jié)。村婦稱自己的丈夫經(jīng)常與她發(fā)生爭吵,對自己的好言相告總是充耳不聞,而自己則滿心委屈,明明是一心為丈夫著想,對方卻毫不領情,常常讓她憤怒不已。
大師聽完村婦的抱怨,笑瞇瞇地拿出一些東西,有兩塊小木板、一根直釘、一根螺釘,以及錘子、鉗子、改錐各一把。大師拿過那根直釘和錘子,照著木板就往上面釘,而且用了很大的勁兒,最后釘子沒有釘進去還被敲彎了,木板也被弄得傷痕累累,而大師也差點弄傷了手,把村婦嚇了一跳。然后,大師拿起了鉗子,用鉗子將釘子夾住,再用錘子用力敲打,釘子雖然釘了進去,而木板卻被劈得裂了開來。于是,大師就拿來了螺釘,用錘子將螺釘固定在木板上之后,大師用改錐慢慢地擰了起來,這回沒有費多大力氣,就把釘子釘入木板了。
看著大師把釘子釘了進去,村婦也跟著松了一口氣,大師說道:“看到了嗎?硬碰硬的結(jié)果就是兩敗俱傷,而婉轉(zhuǎn)柔和卻能達到目的。當你跟丈夫提忠告的時候,如果像直釘這般生硬直接,難免會讓他心生不悅,誘發(fā)雙方的惱怒情緒,最后傷了和氣。不妨學習螺釘,婉轉(zhuǎn)柔曲地表達,能讓他更容易接受,你們的生活也不會如此不和諧。”
當人們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的時,就會變得理直氣壯,與人交談時就不會那么客氣,尤其是和親近的人,更加容易據(jù)理力爭。其實,世間沒有化解不開的矛盾,只有兩顆不肯妥協(xié)的固執(zhí)的心。人們總想用氣勢讓別人屈服,實際上那樣只會讓別人更有戰(zhàn)斗和爭辯的欲望,如果一方能夠示弱,以如水般順應天意的柔和之姿和對方相處,那么再大的矛盾也能得到化解。所以溫柔婉轉(zhuǎn)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看起來氣勢很弱,卻往往能夠達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中國人做人講究剛強有骨氣,但是這不代表我們處世也當如此。古話說得好:“溫柔天下去得,剛強寸步難行。”懂得剛?cè)岵娜瞬潘愕蒙鲜蔷印km然柔弱的做人態(tài)度,會讓我們在強者面前步步后退、處處忍讓,但實則也讓我們避開了鋒芒,可以和人巧妙周旋,最后占據(jù)有利之地。
道德經(jīng)鑒賞哲思
柔軟是一種偉大的力量,適時、適當?shù)厥救酰侨松拇笾腔邸⒋缶辰纾侵钦邞摬扇〉奶幨乐馈?/p>
上一篇:《道德經(jīng)·以平等之心,杜絕區(qū)別待人》原文與翻譯
下一篇:《道德經(jīng)·以超然清醒的心態(tài)看富貴如浮云》原文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