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蒹葭(《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一、關于《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
《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區域朝會宴飲所用詩歌;頌多為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賦就是鋪陳直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興就是借助其它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環往復的藝術效果。
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二、詞語解釋:
[1]窈(yǎo)窕(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2]參差(cēn cī):長短不齊。
[3]淑女:美好的女子。
[4]君子:這里指男子。
[5]荇(xìnɡ)菜:一種可食的水草。
[6]寤(wù):醒時。寐(mèi):睡時。
[7]好逑(qiú):好配偶。
[8]流:撈取。
[9]思服:思念。
[10]友:親近
[11]芼(mào):挑選。
[12]蒼蒼:茂盛的樣子。
[13]伊人:那人,指所愛的人。
[14]溯洄從之: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從:跟隨。這里是追尋的意思。
[15]阻:艱險。
[16]溯游:順流而下。
[17]宛:仿佛,好像。
[18]凄凄:茂盛的樣子。
[19]晞(xī):干。湄(méi):岸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
[20]躋(jī):高。坻(chí):水中的高地。
[21]采采:茂盛,眾多。未已:還沒有完。
[22]涘:水邊。
[23]右:彎曲。沚(zh?):水中小塊陸地。
三、問題設計
1.統領《關雎》全篇的詩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誦讀這兩首詩,簡要說說它們各自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答:①《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②《蒹葭》為《秦風》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詩,這里表現的是一個尋求友誼(或者愛情)過程中最終失望的心理活動,深情抒發了尋求伊人而不得的誠摯感情,形象地描繪了此時此地的凄愴處境。
3.《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運用這種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4.在《蒹葭》中景物描寫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一切景語皆情語。詩開篇便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凄清的畫面:一個晚秋的早晨,天色朦朧,籠罩在晨霧中的是一望無際的沾帶露珠的蘆葦。一條河流,蜿蜒而去。望遠處,是一塊小小的沙洲。這是一幅蕭瑟的晚秋晨光圖,烘托主人公凄惻的情感。
詩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又疊句、回環往復的方式,反復詠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為霜”,露凝為霜,是拂曉時;二章“白露未唏”,太陽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陽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時間的晚秋晨光圖,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佇立遠望而始終不能見面的惆悵心情,而主人公這種心情隨著晨光畫面的重疊,顯得越來越急切,越來越凄婉。使這首詩在藝術上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5.《關雎》和《蒹葭》兩首詩歌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復朗讀,并體會其作用。
答:重章疊句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節,意義和字面只有少數的改變。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6.比較《關雎》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
答:《關雌》著重于敘事,而《蒹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蒹葭》比《關雌》的情感韻味更濃郁些。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境界。
7.你感覺《蒹葭》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依據是什么?
答:熱烈向往愛情,不畏險阻,百折不撓,執著追求,堅貞不渝的人。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難阻意重重,一片癡心,一份執著,主人公追尋的腳步從未停歇過。也許他會繼續“從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也許他會愁腸百結,相思無盡頭,“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許他終于得見伊人面,然而無論結果怎樣,我們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尋的過程以及在那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執著無悔,那是一種至真至純至美的人性。
上一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唐)》中考必背古詩文集錦
下一篇:《行路難(其一)(李白·唐)》中考必背古詩文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