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導讀
《五柳先生傳》 是陶淵明給自己寫的一篇傳記。 他以幽默的筆觸, 對自己天性的嗜好和生活狀況進行了真切的描述, 向人們展示自己不慕名利、 安于貧困、 詩酒自樂的情懷。 自撰傳記, 本來已很新奇, 二十歲就寫自傳, 更新奇, 由此可見陶淵明的確個性鮮明, 與眾不同。 本文清新自然, 袒露心跡, 毫無雕逐之痕, 文章不長, 但選材典型, 許多地方只寥寥幾筆, 就把五柳先生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課文注譯
先生不知何許(2)人也,亦不詳(3)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4)。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5);每有會意(6),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7)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8),期在必醉(9)。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0)。環堵蕭然(11),不蔽風日;短褐穿結(12),簞瓢屢空,(13)晏如(14)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15)。
贊(16)曰:黔婁(17)之妻有言:“不戚戚(18)于貧賤,不汲汲(19)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20)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21)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 選自 《陶淵明集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出版 )。 (2) 〔何許 〕 什么地方 。 許 , 處所 。 (3) 〔不詳 〕不知道。 (4) 〔因以為號焉〕 就以此為號。 以為, 以之為。 焉, 語氣助詞。 (5) 〔不求甚解〕 這里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 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 (6) 〔會意〕 只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 會, 體會、 領會。 (7) 〔親舊〕 親戚朋友。 親, 親戚。 舊, 這里指舊交、 舊友。 (8) 〔造飲輒盡〕 去喝酒就喝個盡興。 造, 往、 到。 輒, 就。(9) 〔期在必醉〕 希望一定喝醉。 期, 期望 。 (10) 〔曾不吝情去留 〕 意思是五柳先生態度率真 , 來了就喝酒 , 喝完了就走。 曾不, 竟不。 曾, 用在 “不” 前, 加強否定的語氣。 吝情, 舍不得。 去留, 意思是去, 離開。(11 ) 〔環堵蕭然〕 簡陋的居室空空蕩蕩。 環堵, 周圍都是土墻, 形容居室的簡陋。 蕭然, 空寂。 (12) 〔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 短褐, 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結, 指衣服上有洞的補丁。 (13) 〔簞 (dān)瓢屢空〕 形容貧困, 難以吃飽。 簞, 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瓢, 飲水用具。 屢空, 經常是空的。(14) 〔 晏如 〕 安然自若的樣子 。 (15) 〔 自終 〕 過完自己的一生 。 (16) 〔 贊 〕 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17) 〔 黔婁 〕 戰國時齊國的隱士 。 (18) 〔 戚戚 〕 憂愁的樣子 。 (19) 〔 汲汲 〕 心情迫切的樣子 。 (20) 〔 觴(shānɡ)〕 酒杯。 (21) 〔無懷氏〕 跟下文的 “葛天氏” 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據說在那個時代, 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 社會風氣醇厚樸實。
問題與探究
1. 有人認為陶淵明安貧樂道是無奈, 歸隱田園是逃避, 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2. 假如陶淵明生活在改革開放、 人盡其才的當代社會, 他除了讀書著文躬耕農田外, 最適合參與哪一項經濟活動?
文章鏈接
種樹郭橐駝傳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瘺,隆然(2)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3)。”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4)。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5)。他植者,雖窺伺效慕(6),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孽也,以能順木之天(7),以致其性(8)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9)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10)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11)。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12)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13)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14),若甚憐焉,而卒(15)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繰而緒(16),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17)。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
注釋:
(1) 〔橐(tuó)駝〕 駱駝。 (2) 〔隆然〕 高起的樣子。 (3) 〔名我固當〕 這樣稱呼我本是恰當的。(4) 〔爭迎取養〕 爭著迎接和雇傭郭橐駝。 (5) 〔早實以蕃 〕 實 , 指結果實 。 以 , 而 。 蕃 , 指結的果實多。 (6) 〔窺伺效慕〕 窺伺, 暗中觀察。 效慕, 仿效羨慕。 (7) 〔天〕 自然, 指天性。(8 ) 〔致其性〕 使它的天性發展。 句意謂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 使它生長罷了。 (9) 〔蒔 (shì)〕 移植。(10) 〔不抑耗其實〕 抑, 抑制。 耗, 損耗。 實, 指樹木結的果實。 (11) 〔根拳而土易〕 拳, 拳曲, 指根部不得舒展。 易, 換, 指用新土更換原來培植的舊土。 (12) 〔日以離〕 一天比一天地損失。(13)〔不我若 〕 不如我 。 (14) 〔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 長 , 治理 。 人 , 即民眾 。 長人者 , 指做官的人 。煩其令, 煩瑣地發布命令。 (15) 〔卒〕 最終。 (16) 〔繰 (sāo)而緒〕 繰, 煮繭抽取蠶絲。 而, 同“爾”。 下三句的 “而” 亦同。 緒, 絲的頭緒。 (17) 〔病且怠〕 病, 困。 怠, 同 “殆”, 疲敝。
譯文:
郭橐駝, 不知他原來叫什么名字。 因為他患了佝僂病, 脊背高高突起, 彎腰走路,有點像駱駝的樣子, 所以鄉里人稱他為 “駝子”。 他聽到這個外號說: “很好, 給我取這個名字本來就很恰當。” 于是舍棄自己的原名, 也自稱 “橐駝” 了。
橐駝的家鄉叫豐樂鄉, 在長安的西邊。 他以種樹為職業, 凡是長安城中把種樹作為觀賞游玩的有錢有勢的人家, 及種樹賣果營利的人, 都爭著迎接和雇傭他種樹。 看他種植或移栽的樹, 沒有不成活的, 而且高大茂盛, 早結果實, 并且結得多。 其他種樹的人, 雖然暗中觀察效仿, 但是沒有誰能比得上他。
有人問他 (種樹的方法), 他回答說: “我并不能使樹長壽而且繁茂, 只能順應樹木的自然生長規律, 從而使它的本性發展罷了。 大凡種樹的方法是: 樹根要舒展, 培土要平, 要用舊土, 筑土要結實。 已經這樣做了, 就不要再去動它, 離開后不要再去看它。 移栽時要像愛護子女一樣小心, 移完了后又要像扔掉一樣不去管它; 那么它的天性就能保全, 從而它就能自然發展。 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長罷了, 并沒有能使它碩大茂盛的本領啊; 我不去抑制傷害它的果實罷了, 并沒有能使它的果實結得又早又多的本領啊。
“其他種樹的人卻不是這樣。 樹根卷曲并換上新土。 培土不是過多, 就是不夠。 如果有和這種做法相反的, 卻又對樹木愛得太深, 憂慮太多, 早晨察看, 晚上撫摸, 已經離開卻又回來察看。 更嚴重的, 用指甲劃破樹皮來察看它是活著還是枯死了, 搖晃樹干來看它是否栽結實了, 以致樹木的生命力一天天減弱。 雖說是愛護樹木, 而實際上是害了樹; 雖說是憂慮樹木, 而那實際上是仇視樹木。 所以他們種樹就不如我。 我又能做什么呢?”
問的人說: “把你種樹的方法, 轉而用到做官治民上, 行嗎?” 橐駝說: “我只知道種樹罷了, 治理百姓, 不是我的職業啊。 但是, 我住在鄉里, 看到那些做官的人喜好多發政令, 好像是很憐愛百姓啊, 卻給他們造成了災禍。 每天早晚差吏一來就叫喊:‘官府命令我催促你們耕地, 勉勵你們種植, 督促你們收割, 讓你們早些煮蠶繭抽取蠶絲, 早些把絲織成布, 養育你們的小孩, 使你們的雞和豬都長得好。’ 還擊鼓聚集他們, 敲木梆召集他們。 我們小民停止吃飯去慰勞官吏尚且沒有空閑, 又怎么能使我們繁衍生息或安頓我們的身家性命呢? 所以都很窮困并且勞累。 像這樣, 那么其中的道理與我從事的職業大概也有相似之處吧?”
問的人說: “咦, 這不是很好嗎? 我請教養樹的方法, 卻得到了養民的法術。”(于是) 把這件事記載下來, 作為官吏的警戒。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性嗜酒( ) 造飲輒盡( )簞瓢屢空( )
汲汲于富貴( ) 茲若人之儔乎( )銜觴賦詩( )
二、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環堵蕭然___________2. 以此自終___________
3.銜觴賦詩___________ 4. 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
三、 比較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1. 亦不詳其姓氏 親舊知其如此
2. 或置酒而招之 茲若人之儔乎
A. 兩個 “其” 字相同, 兩個 “之” 字不同。
B. 兩個 “其” 字相同, 兩個 “之” 字也相同。
C. 兩個 “其” 字不同, 兩個 “之” 字相同。
D. 兩個 “其” 字不同, 兩個 “之” 字也不同。
四、 翻譯下列語句。
1. 好讀書, 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短褐穿結, 簞瓢屢空, 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戚戚于貧賤, 不汲汲于富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從課文可知郭橐駝種樹的根本方法是( )
A. 能順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爾。 B. 愛之太恩, 憂之太勤。
C. 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 D. 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六、 以下句中的 “若” 與 “若不過焉則及” 中的 “若” 詞義相同的是( )
A. 若即若離 B. 若夫霪雨霏霏
C. 若在年紀 D. 若無其事
七、 說明下列句中 “之” 的用法并解釋詞義。
1. 駝聞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問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以子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擊木而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與朱元思書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馬說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