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釋]
此詩是詩人抗元兵敗后,遁跡武夷山時所作。武夷山,在今福建崇安縣境。其峰巒之勝,古今馳名。南距建陽不出百里,謝枋得隱居后期曾賣樸論學于建陽市中,此武夷山當為其游蹤出沒處。
[鑒賞導示]
南宋亡國后,謝枋得(1226—1289)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饒)的身份在今浙贛交界處抵抗元兵。不久,信州失守,他改名換姓逃入閩贛邊境的武夷諸山,抗節隱居,轉徙山區十二年之久。這首詩寫于隱居后期,東南一帶的抗元烽火已被撲滅,元朝統治者正開始訪求亡宋遺臣,收買漢族士大夫。
[鑒賞]
這是一首充滿沉郁蒼涼而又在絕望中能夠孤芳自賞的詠懷詩。
首句寫抗元兵敗后的十年間從未還家。“無夢得還家”,一是國亡家毀,無家可還;二是抗節隱居,不愿臣服新朝。次句寫武夷山奇峰挺秀、野水悠悠。這里巍然挺立的青峰是詩人性格、形象的寫照,表現了詩人獨立特行、高潔堅貞的情操。第三句借寫沉寂的山中氣象。嘆息抗元失敗、人間萬馬齊喑。末句對傲霜吐艷的山中梅花深致仰慕之情,是向敗亡的大宋宣示詩人忠臣不事二主的決心。
這是一首詠懷詩。“即景抒懷”、“托物言志”,是古代詩人經常采用的手法。此詩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間,以梅花品格相期許,正是借此以言志。比如一、三兩句中,既可看出詩人凄切情懷,又可看出他正咬緊牙關,這種化淚為笑的筆觸,正是詩人人生境界圓滿融合的最高表現。
[鑒賞要點]
[1]名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2]詠懷詩中的“托物言志”。
上一篇:《[宋]蔡 襄·夢中作》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杜 甫·水檻遣心》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