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東南形勝在三吳之地,三吳勝景以蘇杭為最,而杭州美景又集中在西子一湖中,特別是早春西湖,更能體現(xiàn)江南秀美風(fēng)光的精神。
西湖又名錢塘湖,長慶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乘春游覽西湖,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
“孤山寺北賈亭西”,開頭用西湖中的兩個風(fēng)景點來標(biāo)示方位,既交代了背景,又介紹了名勝。孤山在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靈潤生煙,上面建有孤山寺,晨鐘暮磬,聲落湖面,這是西湖中的一個突出標(biāo)志。賈亭,即賈公亭,唐代貞元間杭州刺史賈全所修建,也是西湖勝景之一。提到它們,讀者就會想到那挺拔秀美、突出于湖上的山寺亭臺。“水面初平云腳低”,這一句直接寫西湖湖面的風(fēng)姿,采用了遠(yuǎn)視的方法,突出了初春西湖云水相連的神韻。春水漲碧,水平湖堤,春云垂地,遠(yuǎn)望與湖上升起的煙霧混為一體,真是一派水色天光、交相融會的美景。這一句中還暗寫了水平與云低的關(guān)系,云低低兮欲雨,春日雨多,所以水平湖岸;水漫漫兮生煙,空氣濕潤,所以云蒸霞蔚,上與天連。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具體描寫春景,由大景轉(zhuǎn)到小景,由遠(yuǎn)景轉(zhuǎn)到近景,由靜景轉(zhuǎn)為動景。鶯飛燕舞,最能體現(xiàn)春日的活力。作者選擇早春的典型景物來寫,具有形象鮮明、以少勝多的妙處。這兩句寫春,又突出了一個“早”字,用“幾處”和“誰家”,說明還不是“處處”和“家家”,用字十分精當(dāng)。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五、六兩句又由小景轉(zhuǎn)為大景,由天上的鶯鶯燕燕轉(zhuǎn)到地上的花花草草。“亂花”寫的是早春時節(jié),有的花已開,有的花還是含苞待放,有的地方向陽近水,花就開得密,有的地方迎風(fēng)寒冷,花就開得稀。一個“亂”字,生動地寫出了這種參差不齊、疏密不同的情景。但詩人四處看花,時間一長,也就覺得漸漸地眼花繚亂了。“迷人眼”用的是擬人手法,不說人眼自迷,而說花迷人眼,曲折傳達(dá)了詩人童真般的趣味。“淺草”,寫春來不久,芳草剛剛發(fā)芽的情狀,唐人喜歡騎馬游春,這淺草才能遮沒馬蹄,馬蹄不但無所妨礙,反而顯得更精神。“淺”字寫出了芳草之短,也暗示了草色之嫩。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堤西起孤山,東到斷橋,堤旁楊柳成萌、桃李相間。在這里,可以縱觀西湖勝景,飽覽如畫風(fēng)光,而白堤本身遠(yuǎn)看又是芳草芊綿,“望如裙腰”,煙柳絲絲,映襯著水光波影,人似畫中。詩人看也看不夠,流連忘返,陶醉在春光中。
這首詩以“行”為線索,以“春”為精神。先由“孤山”、“賈亭”點出環(huán)境,再寫一路風(fēng)光,最后以“白沙堤”作結(jié),條理井然。寫景記行處處抓住早春氣象,細(xì)細(xì)刻劃又渾然一體,寫湖平云低、鶯飛燕舞、亂花淺草,不但處處散發(fā)出清新的春意,而且處處滲透了詩人游春的愉悅感。
上一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柳宗元《黔之驢》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