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公輸》一文通過墨子制止楚國攻打弱小的宋國一事的記敘,反映了墨子的主張“非攻”,即反對侵略戰爭的思想。文章中充分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能言善辯。
文章一開頭先交代了事件的起因:楚國即將攻打宋國。楚國是南方的一個大國,力量比宋國強大得多。加上當時的能工巧匠公輸盤為之制造攻城器械,宋國的處境看來很危險。關于這件事,本來還有不少具體背景可寫,但作者僅用十五個字一筆帶過。這是為了將更詳細的筆墨用于下文記載墨子勸阻公輸盤和楚王的經過,以突出文章的重點,即表現墨子的機智勇敢和他的反侵略思想。接著便寫墨子日夜兼程到楚國去勸阻。“聞之”、“起”、“行十日十夜”、“見”,這一連串的動作,可以看出墨子為天下排危解難的迫切心情,表現了墨子不畏強暴,不辭勞苦,“利天下而為之”的可貴精神。
以上是文章的一個開頭,下面的部分寫墨子勸阻楚國攻宋的具體經過,詳細記載了墨子與公輸盤及楚王的三次論辯。
墨子見到公輸盤,并沒有開門見山地勸他停止攻宋,而是故意先說自己來是想請公輸盤替他報仇殺人,并且還許之以重金。這樣一個開場白將墨子的來意隱蔽得不露痕跡,公輸盤當然不知其意,于是回答說:“吾義固不殺人。”不知不覺地中了墨子的圈套。墨子抓住這句話向公輸盤發起進攻,指出他幫助楚國攻打無罪的宋國,和幫助別人去殺人一樣,也是不義的行為。這就把公輸盤所說的話同他自己行動本身的矛盾明顯地揭露了出來。墨子接連一口氣數落了公輸盤“不可謂智”,“不可謂忠”,“不可謂強”,“不可謂知類”幾項罪過,義正辭嚴,說得公輸盤啞口無言,只好認輸。
然而決定是否攻打宋國的是楚王,于是墨子要求公輸盤引他去見楚王。“然,胡不已乎?”“胡不見我于王”兩句話用的卻是反詰的句式,這樣就更強烈地表現出墨子說話時正氣凜然、不容置疑的感情色彩。
墨子見了楚王,也沒有直截了當地提及“攻宋”之事。他先對楚王說有這么個人,自己有漂亮的車子不乘,卻去偷鄰居的破車;自己有綾羅綢緞不穿,卻去偷鄰居的粗布襖;自己有白米大肉不吃,卻去偷鄰居的糠糟。他故意問楚王這是什么樣的人。楚王不知墨子的用意,便脫口回答說這人一定是患了偷竊的病。其實他也正好中了墨子的圈套,墨子緊接過楚王的話頭,將楚、宋兩國的土地物產財富進行鮮明的比較,并且同前面所說的那個患“竊疾”的人的行為進行類比,表明以富庶之楚國,卻去攻打貧瘠的宋國,那也正如楚王自己所說,大概是患了偷竊的病了。這就使楚王也和公輸盤一樣,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但楚王仍不死心,“必取宋”。一個“必”字,表明楚王對于公輸盤所造好的云梯抱有極大的希望,對于攻宋的成功十分自信,企圖以軍事實力脅迫墨子放棄勸阻。這就迫使墨子必須同公輸盤進行一番實力的較量,使楚王徹底放棄攻宋的打算。于是文章接著便寫墨子與公輸盤的斗技。
墨子與公輸盤都是技藝高超的工匠,古書上記載他們兩人都曾制造過能在天上飛的木鵲。他們的斗技,當然是很精采的。“九設”“九距”,說明這場模擬攻守戰的激烈。但結果是墨子勝利了。“盡”字,“拙”字,說明公輸盤已是黔驢技窮;“有余”則說明墨子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公輸盤并沒有死心,反而想出了一條毒計要殺害墨子。兩個“吾不言”說明此時兩人心照不宣,劍拔弩張,氣氛十分緊張。最后墨子揭穿了公輸盤的陰謀,并宣布他的弟子此時已掌握了他這一套守城的工具和技巧,在宋國嚴陣以待。即使自己遇害,楚國也休想攻下宋國。這就使楚國侵略宋國的企圖完全破產了。
這篇文章所表現出來的反侵略戰爭的思想,在那個“爭城以戰,殺人盈野”的時代,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因而具有一定的人民性。文章中墨子之所以能夠制止楚國對宋國的侵略,除了墨子在辯論中從道義上向公輸盤和楚王指明攻宋的不義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墨子讓他的弟子和宋國人做好了反侵略的充分準備,并且在同公輸盤的實力較量中戰勝了對手,這才迫使楚國放棄了侵宋的計劃。
文章中墨子的辯論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巧妙的比喻進行類比,如將公輸盤幫助楚國攻宋比作“殺人”,將楚國侵略宋國比作“患竊疾”,這就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而生動,易于被對方接受。二是引誘對方落入自己設置的圈套,使對方處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從而理屈辭窮,不得不承認錯誤。
上一篇:黃宗羲《原君》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顧炎武《復庵記》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