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詩詞
天啟、崇禎及明清之際為明末清初時期。這時期的江西詩詞領域作家眾多,就像璀璨的星空一樣,群星閃爍。盡管沒有出現像此前的湯顯祖那樣的文學巨匠,也沒有大批的理學名家,但這時期的詩詞作家們以各自富有個性的詩詞創作為江西文壇增添了色彩,主要作家有費元祿、歐陽鉉、傅冠、曾燦、萬時華、陳允衡等,作品數量最多的是曾燦,成就較高的是曾燦和萬時華。
首先,“豫章詩社”之首的萬時華擅長五言詩、七言律詩,五古平淡自然,近于陶、韋,七言律清婉流麗,似溫、李。
其次,在李自成推翻明王朝和清軍入主前后,江西涌現了一批殉國詩人和遺民詩人,他們或與王朝共存亡,或戰敗被俘而就義;或潔身自好,隱遁山林而不出仕異族新朝,保持節操。
前者主要有:聞李自成陷京城而上吊自殺的李邦華,其文敘事詳贍而有條理,說理充沛有氣勢;與李邦華一樣盡忠殉節的吳甘來,詩如其人,《絕命詩》沉痛哀婉,盡顯其忠肝義膽;督師抗清被部下出賣,被俘而不屈死節的袁繼咸,其詩常常以文天祥自況,表現民族氣節,沉郁悲壯;為抗清而由僧還俗的黃端伯,深于佛理,故于死生了然,小詩別有清趣,近體瀏亮,雖近禪卻無蔬筍之氣;頑強抗清,贛州城陷后投水而死的楊廷麟,以文天祥、謝枋得為榜樣,詩歌慷慨淋漓,好用不尋常的構思,苦心遣詞造句,語句略顯艱澀,且不甚合律,但秀異聳拔,文風豪放,文筆銳利;督師抗清,兵敗被俘,受刃而死的揭重熙,詩多表明志節,獄中之作,尤豪邁可感。
后者以地域分,主要有:
(1)南昌遺民作家:入清后屢薦不起,移居章江,輯《宋遺民錄》以見志的陳弘緒,詩歌瘦硬生新,以懷古寓隱士情懷;入清后絕意仕途,以詩自娛,后流寓僧舍,憂憤而死的王猷定,古詩發思古之情,具《離騷》之情調,近體以五律居多,哀婉動人;才雄氣盛,拒不出仕而死于盜賊之手的徐世溥,詩寫身遭亂離之憔悴枯槁,令人難以卒讀;明亡后絕意仕進,結草廬而居,高壽而終的黎元寬,懷古詩寄托深婉,有后人不及處。
(2)“易堂九子”中的詩人:以古文實學為歸,振起一代風氣的領袖人物魏禧,詩文關注現實人生,詩歌成就不及古文;秉承兄志的魏禮,五言古詩辭樸而意深,煉句有近于唐人處;年齡最長的李騰蛟,詩不多,不標榜家數,但有精悍之色;調停于易堂、髻山、程山之間的彭士望,詩兀傲有似山谷,激烈之氣則近放翁;宗室后裔的朱議霶,詩風沉著朗暢,時露淡淡的故國之思。其余如魏祥、邱維屏、彭任、曾燦,各以其創作實績展示在世人面前。
(3)以節概聞名的髻山學派作家宋之盛,詩歌涵詠性情而自得,但有時好議論,不免道學氣。
(4)程山學派作家謝文洊,由禪入陽明心學,再轉為程、朱理學,詩文欲學易堂諸子,而自覺才短終不能就。
此外,明末江西還有一批小有成就的詩人,他們的創作都富有個性特色。主要有:蕭士瑋,其詩獨到之處,瘦削清冷,詩歌瘦硬尖新,取法黃庭堅,近體綺麗偶爾似陸游《沈園》等,儼然宋人佳境;“才調集派”詩人楊思本,詩歌情韻婉轉,秾麗秀美。
最后,除上述作家外,明末江西還有一批著述繁富的作家,他們以豐富的創作實踐繁榮了明末江西文壇。主要有:熊明遇,詩歌各體皆備,多寫景述懷之作,風格清新流麗,情辭婉暢;故相家的貴公子費元祿,懷古之作寓滄桑之感,流連園林山水之作不乏佳句、警句;剿海寇有功的鄒維璉,詩歌多遣興抒懷之作,好用典故,好發議論,有時用比興手法,詩風或沉郁蘊藉,或情理融合,頗富哲理;鄭仲夔,著述雖富,卻未見其詩文集及其詩文作品,難以細論;文德翼,人品清逸,詩歌雖有文辭羅列、堆砌的缺點,但不失于和平婉順。
總之,明末江西詩詞領域很是熱鬧,不僅作家數量眾多,而且創作實績也較為突出,在即將謝幕的明代江西文壇上留下了屬于自己、屬于時代的重彩濃墨。
上一篇:清代近代江西詩詞·清后期江西詩詞·高心夔
下一篇:清代近代江西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