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詩詞·明前期江西詩詞·明前期詞人·王直
王直(1379~1462),字行儉,號抑庵,泰和人。王伯貞之子。自幼端重,家貧力學。永樂二年(1404)進士,改庶吉士,與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讀書文淵閣。召入內閣,尋授翰林院修撰。歷事仁宗、宣宗,累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正統(tǒng)三年,《宣宗實錄》成。進禮部侍郎,學士如故。五年出蒞部事。景泰三年正月進少傅,旋進兼太子太師。天順六年卒,年八十四。贈太保,謚文端。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編纂紀注之事,多出其手。與金溪王英齊名,人稱“二王”,以居地目曰“東王”“西王”。為尚書十四年,年益高,名德益重。生平事跡見《王文端集》卷三四自撰墓志、《明史》卷一六九、《明名臣琬琰續(xù)錄》卷二李賢撰《尚書文端王公神道碑銘》等。有《抑庵集》,詞附其中,惜陰堂裁為《抑庵詩余》。其詞現(xiàn)存13首,既有惜花惜春的婉約詞,又有豪情滿懷的豪放詞。惜花惜春均為惜青春,美人遲暮與詞人自傷老大合一,妙用比興,情韻婉轉,如《青玉案·惜花》《青玉案·惜春》等。類似的婉約詞如《浪淘沙》:
風暖翠煙飄。殘雪都消。游絲百尺墜晴霄。可惜春光容易過,又近花朝。驅馬第三橋。芳意蕭條。竹林渾未放夭桃。瘦盡城南千樹柳,不似宮腰。
寫雪消風暖之后翠柳如煙似霧,但柳葉易逝,繁花漸始,而花容亦不能長駐,也容易隨春光而凋落,顯出蕭條之色。結尾說,柳樹雖然如宮腰般消瘦,但無法取得人憐,尋味不盡。
王直詞作雖然不多,但不乏豪放詞。如《念奴嬌·中秋》:
淡云散盡,看長空萬里,湛然深碧,明月飛來霄漢表,遍地涼生金液。玉宇斜連,瓊樓對起,滉漾光相射。人間天上,不知今夕何夕。休信靈藥長生,兔毫先白,搗煉成何益。試問嫦娥年幾許,遙想也非疇昔。且引尊罍,聊開懷抱,一飲拼千石。桂花香滿,免教孤負秋色。
上片寫中秋之夜天空的遼闊和明亮,讓人陶醉而不知今夕何夕;下片聯(lián)系傳說中的月宮及其中的人與物而展開想象,說明靈藥不可信也無益,不如開懷暢飲,一醉盡興,不至于讓自己孤單而辜負了大好的秋色。時空境界闊大,豪情滿懷,意氣噴涌而來。人的一生,與其長生而孤單,不如短暫而美好,頗有新意。
而《酹江月》(碧空云凈)為詞人74歲時所作,寫得清曠超然,則別是一種風格。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贛北詩詞·洪州三洪·洪炎
下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宋元江西詩社·北宋江西詩社·祖可廬山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