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等卷四《十二·侵》原文|譯文|賞析
【原文】
蘇耽橘井,董奉杏林。
【譯文】
南北朝人蘇耽,極為孝順。相傳他在成仙之前,預(yù)料兩年后將會有瘟疫流行。于是種植柑橘,開鑿水井,對母親說:“吃橘一瓣,喝水一盞,病就會好了。”后果然流行瘟疫,他母親按他的話給人治病,結(jié)果都治好了。晉董奉居于廬山,有道術(shù)。他為人治病不要錢,只叫病人種植杏樹來抵藥價,幾年后杏樹成林了。董奉用賣杏子的錢買回米谷,救濟(jì)貧民,也供給行旅者。
【原文】
漢宣續(xù)令,夏禹惜陰。
【譯文】
漢宣帝時,魏相奏請選派通曉經(jīng)書及知陰陽者四人,各執(zhí)掌一個季節(jié)的時令,以調(diào)和陰陽,就如漢高祖劉邦當(dāng)年一樣。漢宣帝同意了魏相的建議。大禹曾說人應(yīng)當(dāng)珍惜光陰。晉陶侃鎮(zhèn)守荊州時,對人說:“大禹是圣人,還很珍惜每一寸光陰;像我等平常之人,就更應(yīng)當(dāng)珍惜每一分光陰了。
【原文】
蒙恬造筆,太昊制琴。
【譯文】
傳說秦蒙恬始制毛筆,以枯木為筆管,鹿尾為筆柱,外披羊毛。傳說上古時的太昊金天氏用桐木制作琴身,用絲制作琴弦,定琴弦為二十七根,音樂從此興盛起來。
【原文】
敬微謝饋,明善辭金。
【譯文】
南朝齊人宗測,一次游覽廬山,江州太守蕭子響送他很多禮物。宗測推辭說:“我遠(yuǎn)道來此,按照腹量以松籽為食,按照體形以薜蘿為衣,已恬然知足,怎么能接受這橫來的施舍呢?”元元明善曾經(jīng)作為副使,同一個蒙古人出使交趾國。交趾國王向兩人贈送金子,蒙古人接受了,而元明善沒有接受。交趾國王對元明善說:“正使已經(jīng)接受了,你為何推辭呢?”元明善回答說:“正使接受,是為了安小國之心;我不接受,是為了保全大國的體統(tǒng)。”
【原文】
睢陽嚼齒,金藏披心。
【譯文】
安史之亂時,叛軍圍攻睢陽,唐朝守將張巡和許遠(yuǎn)率軍堅守。張巡每次戰(zhàn)斗都要大呼,把牙齒都咬碎了。后來睢陽被叛軍攻破,張巡被俘時牙齒只剩下三四個了。唐武則天時,有人誣告太子謀反武則天命酷吏來俊臣去審問。安金藏闖入殿中高呼:“太子沒有謀反!陛下如不相信,我請求剖出心來表明心跡。”說完拔刀剖開自己的肚子,五臟都露了出來,血流滿地。武則天命人把他抬入宮中,用藥敷傷,一天一夜才蘇醒過來。太子得以幸免于難。
【原文】
固言柳汁,玄德桑陰。
【譯文】
唐李固言,曾為宰相。他說自己未及第時,一天經(jīng)過柳樹下,聽到了彈指之聲。并有聲音說:“我是柳樹神,已用柳汁染了你的衣服。你穿上藍(lán)袍時,要用棗糕來祭祀我。”不久,李固言果然中狀元。三國時蜀國的建立者劉備,字玄德,很小喪父,以販賣草鞋和編織草席為生。他家東南角有棵桑樹,高五丈多,遠(yuǎn)望有如車蓋,都說這棵桑樹不同尋常。有人說:“此家必出貴人。”劉備小時常在桑樹下玩耍。一天,他坐在樹下對小孩子們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羽葆蓋車。”
【原文】
姜桂敦復(fù),松柏世林。
【譯文】
南宋晏敦復(fù)剛擔(dān)任左司諫,兩月之間駁斥了二十四件事,朝廷為之震動。秦檜派人向晏敦復(fù)說:“你如果能夠遵照我的意思,我可提升你擔(dān)任更重要的官職。”晏敦復(fù)回答說:“姜桂之性,越老越辣,我怎能為一己私利而耽誤了國家大事呢?”漢末宗世林不滿曹操為人,不與曹操交往。后曹操做了司空,總攬朝政,得意地對宗世林說:“現(xiàn)在我可以和你交往了嗎?”宗世林回答道:“我仍要保存我的松柏之志。”
【原文】
杜預(yù)《傳》癖,劉峻書淫。
【譯文】
晉杜預(yù)著有《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成一家之學(xué)。他常說王濟(jì)有馬癖,和嶠有錢癖。晉武帝一次問杜預(yù):“你有何癖?”杜預(yù)答道:“臣有《左傳》癖。”南北朝劉峻,勤于讀書,經(jīng)常通宵達(dá)旦。一聽說某處有奇書,他就一定要去借來讀。崔慰祖說他是個“書淫”。
【原文】
鐘會竊劍,不疑盜金。
【譯文】
三國魏鐘會擅長書法,是荀勖的堂舅,與荀勖很要好。他模仿荀勖手跡寫了封信,并用這封信從鐘夫人手中騙取了荀勖的寶劍,從此據(jù)為己有。直不疑漢文帝時為郎官。一次,有個和他同屋的人回家時,誤拿別人的金子。金子的主人以為是被直不疑拿走了,直不疑不加否認(rèn),道了歉,并找來金子償還失主。回家的那個人回來后把金子歸還了失主,失主十分慚愧。
【原文】
桓伊弄笛,子昂碎琴。
【譯文】
晉桓伊擅長吹笛,為江南第一。王徽之久仰他大名卻不相識。一次,王徽之在路上遇見桓伊,知此人就是桓伊后,就派人去請他吹笛。當(dāng)時桓伊已經(jīng)顯貴,但一聽是王徽之,就吹奏了即興而作的《梅花三弄》。吹畢,上車而去,兩人始終沒說一句話。唐陳子昂初到長安,無人賞識,心里極為不平。有人在街上賣胡琴,標(biāo)價一百萬,陳子昂買下了此琴。并告訴眾人:“我擅長彈奏胡琴,明天要在這里彈奏。”第二天眾人果然紛紛前來。陳子昂笑道:“蜀人陳子昂,著有文章百軸,但不為人所知;這把胡琴工藝低劣,怎么值得留心呢?”說完,他將胡琴砸碎在地,然后把百軸文章分送眾人,于是名震京師。
【原文】
琴張禮意,蘇軾文心。
【譯文】
春秋琴牢,與子桑戶、孟之反三人為友。子桑戶死了,琴、孟二人鼓琴而歌,子貢見了,問道:“敢問臨喪而歌,符合禮儀嗎?”琴牢、孟之反兩人相視而笑。子貢告知孔子,孔子說:“他們是方外之人,而我們是方內(nèi)之人。”宋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豪邁奔放。他曾說:“我生平?jīng)]有痛快的事情,只有寫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我認(rèn)為世間樂事無過于此。”
【原文】
公權(quán)隱諫,蘊古詳箴。
【譯文】
唐穆宗見柳公權(quán)的書法筆跡后,十分喜愛,問柳公權(quán)為何字寫得那么好,柳公權(quán)答道:“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才可以學(xué)習(xí)。”暗示唐穆宗生活太荒淫放縱,唐穆宗聽后默然。唐張?zhí)N古名重當(dāng)時。唐太宗即位,他獻(xiàn)上《大寶箴》,用意在于勸諫太宗以民為重。
【原文】
廣平作賦,何遜苦吟。
【譯文】
唐宋璟為人耿直,唐玄宗朝任宰相,封廣平郡公。他擅長詩文。皮日休曾為他的文集作序,其中寫道:“廣平為相,貞姿勁質(zhì),剛態(tài)異狀,疑其鐵腸與石心,不能吐婉媚辭。睹其文,有《梅花賦》,清麗富艷,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為人。”南朝何遜,在揚州做官時府中有一株梅,他常在樹下吟詩作文。后他居住洛陽,因思念那株梅花,便上書請求再到揚州做官。
【原文】
荊山泣玉,夢穴唾金。
【譯文】
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得到一塊荊山璞玉,先后獻(xiàn)給楚厲王楚武王,均不識玉,以欺君之罪斬去他雙足。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著璞玉在荊山之下哭泣,楚文王派人問他,他說:“我不是為斷足而悲泣,而是悲泣進(jìn)獻(xiàn)寶玉卻被認(rèn)為是石頭,一片丹心卻被認(rèn)為是欺君罔上。”楚文王叫玉工琢磨璞玉,果然得了寶璧,稱之為“和氏璧”。《述異記》載:南康武都縣西沿江有石室,名叫夢穴。傳說曾經(jīng)有一船夫搭載一黃衣之人,船過石室時,黃衣人在船上吐了幾口唾液,便下船走入了石室中。船夫再看船上唾液,發(fā)現(xiàn)全變成了黃金。
【原文】
孟嘉落帽,宋玉披襟。
【譯文】
晉孟嘉年輕時就頗有才氣,曾在桓溫手下任參軍。有一年,桓溫大宴賓朋僚友,席間孟嘉的帽子被風(fēng)吹落卻毫不知情,孫盛便作文嘲弄他。孟嘉知道后,馬上作了一篇答辭,文辭超卓,驚服四座。楚襄王游蘭臺宮,有風(fēng)拂面而來,楚襄王敞開衣襟迎風(fēng)道:“快哉此風(fēng)!寡人所與庶人共之。”宋玉說:“此大王之風(fēng),士庶人安得共之?夫風(fēng)入于深宮,經(jīng)于洞房,清清冷冷,愈病折酲,發(fā)明耳目,寧體便人,此謂大王之雄風(fēng)。塕然起于窮巷之間,動沙塊,吹死灰,憝悃郁邑,驅(qū)溫致濕,此謂庶人之雌風(fēng)。”
【原文】
沫經(jīng)三敗,獲被七擒。
【譯文】
春秋時魯國人曹沫,效力于魯莊公。齊桓公率軍討伐魯國,魯軍連敗三場被迫割地求和。后來兩國國君會盟于柯地,曹沫趁機(jī)劫持了齊桓公,要求歸還領(lǐng)土。齊桓公無奈,只好歸還魯國所割讓的領(lǐng)土。孟獲,三國時,彝族首領(lǐng)。劉備死后,他和雍闿起兵反蜀。諸葛亮殺了雍闿,對孟獲則七擒、七縱,使得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降。
【原文】
易牙調(diào)味,鐘子聆音。
【譯文】
易牙是春秋時齊桓公的寵臣,精于調(diào)味,善于拍馬奉迎。齊桓公一次說:“我嘗遍天下美味,唯有蒸熟的嬰兒還沒有嘗過。”易牙于是蒸了自己的小兒給齊桓公吃,后來齊桓公知道了真相,更加寵愛易牙。春秋時鐘子期精通音律,與伯牙是好朋友。伯牙彈得一手好琴。伯牙彈琴,志在高山,鐘子期就說:“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彈琴,志在流水,鐘子期就說:“蕩蕩乎若流水!”鐘子期死后,伯牙認(rèn)為世上已無知音,就斷弦,摔琴,終身不再彈琴。
【原文】
令狐冰語,司馬琴心。
【譯文】
晉令狐策一晚夢見自己在冰上,和冰下之人說話。索紞替他解夢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冰上人和冰下人說話,是為陽語陰,這是媒人介紹之事。《詩經(jīng)》中說:‘士如歸妻,迨冰未泮。’你將為人作媒,冰融化時婚事就成了。”不久,太守田豹果然托令狐策作媒,婚事到仲春就成了。后來便稱媒人為“冰人”。漢司馬相如長于辭賦,精通音律。一次,臨邛富戶卓王孫設(shè)宴招待他和縣令王吉,酒過三巡,王吉請司馬相如彈琴。當(dāng)時卓王孫之女卓文君剛死了丈夫,住在娘家,司馬相如就彈起了《鳳求凰》,用以傾訴對卓文君的愛慕之情。卓文君一聽傾心,當(dāng)晚就與司馬相如跑至成都。
【原文】
滅明毀璧,龐蘊投金。
【譯文】
澹臺滅明,孔子的弟子。傳說他曾攜帶一塊價值千金的寶璧渡河,河神想得到這塊寶壁,就派兩條蛟挾住他所乘之船。澹臺滅明說:“我的寶璧可以義求,不可以威劫。”說完提劍斬蛟,蛟死后他三次投璧于河,寶璧都跳了回來,澹臺滅明于是毀璧而去。唐龐蘊,將家財全部載于鐵船中,然后沉入海底,全家都去修行。臨終時,他對人說:“但愿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
【原文】
左思三賦,程頤四箴。
【譯文】
晉左思構(gòu)思十年,寫成《三都賦》。皇甫謐看后,頗為贊賞就為它作序。于是大家爭相傳抄,洛陽一時為之紙貴。宋程頤,對儒家經(jīng)典有很多闡述和發(fā)揮。他曾依孔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幾句話,作視、聽、言、動四箴來警戒自己。
上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十一·尤》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十三·覃》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