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一)類名言賞析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yuǎn)佞人。鄭聲淫,佞人殆。》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與翻譯
注釋 顏淵: 名回, 字子淵,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時: 指歷法。輅(lu): 輅車, 大車, 古代王或諸侯所乘。冕: 禮帽。韶舞: 即《韶》、《武》。舞: 通“武”。放: 禁絕。鄭聲: 產(chǎn)生于鄭國地區(qū)的民間音樂。遠(yuǎn): 疏遠(yuǎn)。佞人: 奸人, 小人。殆:危險。
句意 顏淵問怎樣治理國家, 孔子說: 頒行夏代的歷法, 乘坐殷代的大車, 戴上周代的禮帽,音樂就采用《韶》、《武》, 禁絕產(chǎn)生于鄭地的音樂,疏遠(yuǎn)奸佞小人。鄭地的音樂淫蕩, 而小人危險。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yuǎn)佞人。鄭聲淫,佞人殆。》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
上一篇:《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