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出自:《易經》名言名句
《(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譯文如下:
(兌彖)
作一切事情,都要順從天道,并且要迎合人民的心理,否則逆天行事就會失敗,同理違反民意也會遭到失敗。
兌命謂陽剛居中而陰柔居外,故曰剛中而柔外。
君上之為德,秉中心之剛,而役居外之柔,故能使民心悅誠服,而民忘其勞。民悅服,而后可以冒險犯難。以剛柔相濟以使民,正應合天地陰陽之法,得時義之中正,所以謂之順天應人。民,是可孜孜以勸勉的。
上一篇:《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下一篇:《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