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是關(guān)于描寫《繪景狀物·菱荷》類的詩句。
當(dāng)筵終席散之時(shí),大家離別而去。人生本多分離,可池中的紅荷,為什么也被風(fēng)吹得零落披散呢?作者運(yùn)用反詰,痛惜紅荷的散落,正是詩人對(duì)人生難得相聚的珍視。詩句以鬧顯靜,以樂景敘哀情,寫出作者在宴飲之后的悲怨之情,這種手法值得借鑒。
注: 浮世,即浮生,謂生命短促。蕖(qú),即芙蓉,也就是荷花。離披,零落分散的樣子。
李商隱《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全唐詩》第6197頁。
上一篇:《浩蕩錦囊詩卷,從容玉帳兵籌》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